发酵液预处与理与浓缩.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酵液预处与理与浓缩

* 渗透蒸发分离的原理如图3-12所示。即在膜的上游连续输入经过加热的液体,而在膜的下游以真空泵抽吸造成负压,从而使特定的液体组分不断变作蒸气透过分离膜,然后,再将此蒸气冷凝成液体而得以从原液体中分离出去。总括起来,其分离机制可分为3步: ①被分离的物质在膜表面上有选择地被吸附并被溶解; ②通过扩散在膜内渗透; ③在膜的另一侧变成气相脱附而与膜分离。 图3-12图中描绘了由○与●组成的液体混合物(40%的●,采用可选择渗透●的膜,以渗透蒸发过程分离的模式。由图可见,经由上述①~③的分离机制而到达膜的另一侧,变为蒸气的●组分,被进一步冷凝后,将浓缩成90%的产品。 * 中药浓缩罐。除去一些水。不同颜色管道不同功能。黑红色为蒸汽,蓝色为料液。 二、冻干 三、喷雾干燥 多级萃取 多级错流萃取流程 多级逆流萃取流程 1.1%葡聚糖水溶液与等体积0.36%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相混合并静置后,可得到两个粘稠液层。 4.2 双水相萃取 利用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可形成双水相的性质,开发了双水相萃取法(two aqueous phase extraction) 广泛应用的双水相体系是聚乙二醇(PEG)/葡聚糖(Dex)体系。 聚合物与无机盐的混合溶液,例如,PEG/磷酸钾、PEG/磷酸铵、PEG/硫酸钠等常用于生物产物的双水相萃取。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 双水相萃取技术目前较多地应用于胞内酶的提取和。精制上 用双水相萃取技术处理细胞匀浆液,既可方便地除去细胞碎片,还可使酶得到精制。 在双水相体系中,通常将目的蛋白质分配在上相(PEG),而细胞碎片分配在下相(盐)。 分离实例 —— 西地兰 毛花毛地黄干燥叶粉 70%乙醇热提三次 醇提液 减压浓缩至含乙醇20%,放冷 胶状沉淀 (叶绿素等杂质) 稀醇液 减压浓缩至无醇味 浓水液 氯仿洗涤 氯仿液 浓水液 加乙醇至22% 稀醇液 水液 氯仿液 氯仿萃取三次 氯仿液 回收氯仿 残留物 少量CH3OH与水 混合苷结晶 甲醇-氯仿-水 氯仿层 (主要是苷A、B) 水层 浓缩 结晶(苷B、C) 甲醇-氯仿-水 水层 氯仿层(苷B) 水层 浓缩,过滤 结晶 (苷C) 溶于乙醇,加Ca(OH)2 减压浓缩,结晶 结晶 (苷C) 甲醇重结晶 西地兰纯品 * * 膜分离(membrane separation)是利用一张特殊制造的、具有选择透过性能的薄膜,在外力推动下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浓缩的一种分离新方法。 膜必须具有使有的物质可以通过、有的物质不能通过的特性。膜可以是固相、液相或气相。目前使用的分离膜绝大多数是固相膜。 膜分离过程较简单,费用较低,效率较高,往往没有相变,可在常温下操作,既节省能耗,又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处理,在食品加工、医药、生化技术领域有其独特的适用性。 * 在一种流体相间有一薄层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开来成为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称为膜。 膜本身是均匀的一相或是由两相以上凝聚物质所构成的复合体,被膜分隔开的流体相物质是液体或气体。膜的厚度应在0.5mm以下。不管膜本身薄到何等程度,至少要具有两个界面,通过它们分别与被分隔的两侧的流体相物质接触,膜可以是完全可透过性的,也可以是半透性的。它的面积可以很大,独立地存在于流体相间,也可以非常微小而附着于支撑体或载体的微孔隙上,膜还必须具有高度的渗透选择性,作为一种有效的分离技术,膜传递某物质的速度必须比传递其它物质快。 * 膜分离的基础 ①根据物理性质的不同 主要是质量、体积大小和几何形态差异,用过筛的方法将其分离。图3-1是反渗透(reverse osmosis RO)、超滤(ultrafiltration UF)、微滤(Microfiltration MF)和一般过滤(Fitration F)能去掉水中固体颗粒范围的示意图。 * 第一,膜分离通常是一个高效的分离过程。例如,在按物质颗粒大小分离的领域,以重力为基础的分离技术最小极限是微米(μm),而膜分离却可以做到将相对分子质量为几千甚至几百的物质进行分离(相应的颗粒大小为纳米,nm)。又如,与扩散过程相比,在蒸馏过程中物质的相对挥发度的比值大都是个位数,难分离的混合物有时仅比1稍大一点。而膜分离的分离系数要大得多。如乙醇浓度超过90%的水溶液已接近恒沸点,蒸馏很难分离。但渗透气化的分离系数为几百。再如氮和氢的分离,常规方法不仅要在非常低的温度下进行,而且H2(氢)/N2(氮)的相对挥发度很小。在膜分离中,用聚砜膜分离氮、氢,分离系数为80左右, 聚酰亚胺膜则超过120。这是因为蒸馏过程的分离系数主要决定于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而膜分离中还加入了高聚物材料的物性、结构、形态等因素,因此显示了异乎寻常的高性能。由于高聚物材料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