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共生:让说明文教学更有文体气质(湖南2013.10).ppt

言意共生:让说明文教学更有文体气质(湖南2013.10).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言意共生:让说明文教学更有文体气质(湖南2013.10)

* “言意共生”: 让说明文教学更有文体气质 姜 树 华 “活动单导学” 教学模式 所谓“活动单导学”,就是以“活动单”为媒介,活动为载体,学生为中心,自主合作形式为主的教学模式。 “活动单导学” 教学模式 ■产生背景(结合十年课改现状) : 1.解决教学理念“可落地”的问题; 3. 解决“学的”课堂“可操化”的问题; 2. 解决教学追求过于精致化的问题; “活动单导学” 教学模式 ■核心思想:教学活动化 活动教学思潮 教学活动化 2011年,获“江苏课程改革成果一等奖”; 2012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区域课程改革八大成果之一; “活动单导学” 教学模式 ■模式特质: 1.较成功地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 时:串联——并联 空:单体——互助 “思考时间交给学生、表达机会让给学生、体验过程留给学生” 2.较好地解决“为学之道”与“为人之道”。 为学:序列、互助、辨析、灵感、拓展…… 为人:多元、虚心、尊重、包容、汲取…… 3.较鲜明地突显了教师的“放学”意识。 “隐士”:“隐”得高明是“活动单导学”课堂中教师的最佳境界。 “言意共生”:让说明文教学更有文体气质 ■题目释义: “说明文,作者表示他的理解的文章。真切地把事物、事理解说明白为成功。” ——夏丏尊、叶圣陶合编《国文百八课》 ■汇报话题: 一、说明文教学中“言”“意”的尴尬现状; 二、说明文的“言”“意”气质与生俱来; 三、“言意共生”让说明文教学更有文体气质。 ■教学内容: 抓特点、明方法、理顺序、讲语言 一、说明文教学中“言”“意”的尴尬现状 现状一:“言”被放逐 课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 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要点堆砌,方法罗列,不见“言”身。 一、说明文教学中“言”“意”的尴尬现状 现状一:“言”被放逐 ■“言”被常识抢风头 内容意识主导教学 ●《航天飞机》 ● 《冬眠》 ● 《人类的老师》 于是,说明文课堂常常成为了“常识课”,而承载常识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则被远远抛在一边。 一、说明文教学中“言”“意”的尴尬现状 现状一:“言”被放逐 ■“言”被方法所淹没 形成了捕捉方法习惯 ●《鲸》 “鲸是哺乳动物,生活在海洋”的推想:“在很远的古代……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埃及的金字塔》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一、说明文教学中“言”“意”的尴尬现状 现状二:“意”被消解 ■文字情感被荒漠 “冷阅读” “情感套路” ●介绍自然风光:《九寨沟》《雾凇》《泉城》 ●介绍动物类的:《麋鹿》《大公饿》《猫》《母鸡》 ● 《 猫 》 文字情感 —— “↗” ● 《母鸡》文字情感 —— “√” ●很多时候,我们太喜欢用公式化的感受来替代阅读感受。(“机械”生情) 一、说明文教学中“言”“意”的尴尬现状 现状二:“意”被消解 ■作者意图被遮蔽 “打官腔” ●《埃及的金字塔》的结尾:“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很多时候,我们太喜欢用一些大而全的话语来表达一些原本就很简单、纯粹的作者意图。(“打官腔”) ●《莫高窟》的结尾:“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赵州桥》的结尾:“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二、说明文的“言”“意”气质与生俱来 气质一:“言”有品格 区别于“他篇”说明方法与特点,也就是这篇说明文“独特的这一个”。 ●《假如没有灰尘》 “假设式的表达” 二、说明文的“言”“意”气质与生俱来 气质二:“意”有韵味 一切言语都有意图,文章总在传递着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或赞成,或感叹,或忧虑,或欣喜,或悲愤…… ●《麋鹿》 “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但汉朝以后就逐渐减少,再后来竟然销声匿迹……随后,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