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古诗语言篇:第七课时导学案..docVIP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古诗语言篇:第七课时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古诗语言篇:第七课时导学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古诗语言篇:第七课时导学案 一、具体问题阐释 1、高考是如何考查整首诗的诗眼的?请举例说明。 高考除了考查一句诗的诗眼,还经常考查整首诗的诗眼。例如,2006年江西卷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问题: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高考是如何考查比较型炼字题的? 高考考查炼字题时,也常用比较式,我们可以称之为比较型炼字题。例如,2005年辽宁卷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问题: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心情”只要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 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只答出哪一个更好而没有具体分析的,不给分。 3、高考是如何考查炼句题的?请举例说明。 例如,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07山东卷)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问题: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4、含蓄的语言风格是怎么一回事?请举例说明。 含蓄——《诗品》论“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苦不堪忧。”即没有直接描绘事物,它的神情体态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词语虽没有直接表现己怀之所郁,读了后忧苦之情却使人不堪承受。含蓄,与委婉义近,与蕴藉义同,所以我们常说委婉含蓄,含蓄蕴藉等。含蓄有时还和隽永连用,说成含蓄隽永,因为含蓄,自来就意在言外,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了,也就“隽永”了。 古代诗歌讲究含蓄蕴藉。含蓄,意味着深厚和丰富、精炼和浓缩,它能激发读者审美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很多诗人都懂得含蓄的重要性,在创作时故意引而不发。含蓄虽意不浅露,语不穷尽,但它不是闪烁其辞,吞吞吐吐,而是形象鲜明,意味无穷。如宋人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妙处在何?词人在月光的照抚下,在湖波的摇篮里,找到了最好的休憩和归宿之处感到了从未感受过的恬淡和安宁。人之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人的开阔而洁净的心灵之与“无私”的宇宙精神的合二而一,这岂不就是最大的快慰与欢愉?妙处在于物我交游、天人合一;妙处在于言不尽意却又意在言中。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乃由帘外而帘内,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月之玲珑,衬人之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故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张祜宫词二首(其一)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写得委婉含蓄,是直叙其事,直写其情。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宫,与家人分离,与外界隔绝,失去幸福,失去自由,本来已经够悲惨了,何况家乡又在三千里之外,岁月已有二十年之长,这就使读者感到其命运更加悲惨,其身世更可同情。的歌舞受到皇帝赏识的时候被夺去了幸福和自由迸发出来一声悲歌、双泪齐落的事实,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诗中人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不以含蓄见长。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