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初探.doc

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初探

“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初探 【摘要】 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 数学问题;数学问题解决;设计原则;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新课标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课堂上,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以问题为中心,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数学问题思考、探索、求解获得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延伸和发展发现并提出新的未知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数学发现和构建的过程,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因此,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尤显重要。Cockcroft Report 提出应将问题解决作为课程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日本数学教育的两个研究焦点是“问题解决”的教育和适应性教育。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与实施,“问题解决”也常被数学教育界提及并研究。相信“问题解决”仍然是21世纪初的重要研究课题。 1.2 问题解决教学的概述 “问题解决教学”是由波利亚1940年提出来的,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掀起的世界范围内的数学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得到各国的重视,成为当代各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指导思想。 李政道说,中国人发明了一个词叫“学问”,这个词非常好,“学问”就是要学会问问题,而不是“学答”,没有问题,就没有发展。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问题解决教学就是进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在教学中用问题来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用问题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用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用问题来作为教学评价的工具。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从问题情景出发,构造数学模型,提供数学想象,伴以实际操作,鼓励发散思维,诱发创造能力,把数学嵌入活的认识过程中去,从不断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 1.3 数学问题的类型 数学问题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综合题: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问题,涉及的知识包括数学中多个单元或几何、三角、代数等各个 学科,是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在解题的策略方面常需要某些独特的思想方法。 数学模型:这是以自然和社会为背景的实际问题。在中学数学教科书中常见的数学模型大多与相 关的学科知识有关,如路程问题、自由落体问题、人口增长率问题、浓度问题等。 开拓探究问题:这类问题一是将原问题的某些具体条件用更一般化的条件代替,或者是转化为逆 问题,使问题能够推广或扩充到各种情形;二是这类问题的解决策略通常不包含在问题的陈述中,需要学生去思考、探索,寻求解决的方法;三是某些隐含的条件需要挖掘。 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数学课本中有明确条件和明确结论的封闭型问题而言的。这类 问题不必有解,答案也不一定唯一,所给的条件也可能有多余的。 1.4 问题设计的要求 “以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提是问题的设计,因而问题设计的好坏,是实现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关键。在问题设计中,应当达到如下要求: 第一,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问题”必须具有可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究性。可接受性是指问题要容易为学生所理解,要有一定的意义,容易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障碍性是要求问题要符合最近发展区原理,也就是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是显而易见的,是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供使用的,但又确实与已学内容有一定联系的问题;探究性是指学生能进行探究,而探究的过程又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第二,从教师角度来看,“问题”应当有可控性。可控性是指教师对所选问题在尝试引导环节中要能对学生的活动围绕着教学中心加以适当的控制与诱导。 第三,从数学内部来看,问题要具有可生成性、开放性。可生成性是指所选取的问题要有新问题或新知识的生长点,在部份更改条件下能产生新的问题,或是问题能够迁移、变形或变换思维角度有不同的解法。 值得注意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并不仅仅是老师提问学生答疑,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的设疑,更要让学生学会主动质疑并形成习惯。营造和谐氛围, 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增进教学民主,加强师生交往,有助于激发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 2.2 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形成 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的解决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置于一定教学情境时,有利于激发学习需要。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形成。“平面基本性质”教师先让学生取出一支笔和一个三角板(纸板也行)   问题1:谁能用一支笔把三角板水平支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