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行政区行政主导制的制约因素分析.PDF

特别行政区行政主导制的制约因素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别行政区行政主导制的制约因素分析

特別行政區行政主導制的制約因素分析 ──以香港特別行政區為例 朱世海 香港特別行政區以行政長官為核心的行政主導很 (一) 立法機關的制約 大程度是停留於制度層面,其緣由不僅有行政主導制 雖然《香港基本法》設計者規劃香港政體是立法 沒有政黨政治的支撐,還有以行政長官為首的政府官 與行政相互制約、相互配合的體制,但實踐中,兩者 員受到的制約較多。綜合政府受到制約因素的來源, 的關係幾乎全是制約,沒有見得有多少配合。2004 年 大概分為法制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和社會因素。 3 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制發展專責小組發佈《政 這四大因素不是割裂的,而是存在交叉和重疊。這四 制發展專責小組第二號報告》提出:“事實是,行政 大因素共同構成制約政府的體系,但各自在該體系中 及立法機關基本上分別由不同背景及理念的人士出 的定位存在區別,其中,文化因素是基礎,政治因素 任,行政與立法機關每每只能互相制衡,但不能做到 是動力,法制因素是載體,社會因素是推手。在民主 充分互相配合的情況,加上在現行制度下,行政長官 憲政體制下,公權力受到多方面的監控是很正常的, 在立法會中沒有固定的支持,以致對行政主導及施政 這也保障了香港政府官員總體上廉潔高效,香港社會 效率造成不良影響。” 1 對公務員隊伍充滿信心。但 2012 年“許仕仁事件”加 立法會有些議員近年來權力膨脹,自封自己有對 劇了香港民眾心理上對“官商勾結”敏感程度,政務 政府官員提不信任案的權力,並行使對政府官員的調 官的誠信度降低,這對政府施政也產生較大的負面影 查權,形成對政府官員的極大威懾。1999 年 2 月,吳 響。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受到的種種制約,在保障官 靄儀議員因“《虎報》案”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提出 員不犯錯誤和少犯錯誤的同時,也使政府關於基礎建 “不信任動議”,立法會在3 月 11 日就此動議進行表 設等重大政策難以推進。 決,由於多數議員的反對,“不信任案”沒有獲得通 過。1999-2000 年間,“居屋短樁事件”在香港社會, 特別是在立法會中引起激烈反應。立法會議員對房委 一、法制因素 會主席王葛鳴和房屋署長苗學禮提出不信任議案,並 通過了不信任案。王葛鳴在立法會通過議案之前,先 這裏的法制因素意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內 自行辭職,房屋署長苗學禮則堅決拒絕辭職。2003 年 立法會和法院兩機關,此兩機關對行政長官領導的政 3 月,泛民主派議員利用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購車事 府的制約主要來自《香港基本法》賦予的權力。香港 件”,提出對梁的不信任案,在立法會辯論後未能通 特別行政區的政體是分權體制,行政主導是以分權體 過。2003 年 7 月 15 日,廉政公署完成對梁錦松的調 制為前提──沒有分權,就無所謂誰主導的問題。分 查,把報告交給律政司決定是否起訴,並知會行政長 權體制強調權力之間的監督和約束,是一種先進的體 官董建華。由於梁錦松隨時可能被起訴,這次董建華 制。從《香港基本法》所規劃的權力之間制約關係來 無奈地接納了梁錦松的辭職,並報請國務院批准梁錦 看,立法會、法院對以行政長官為核心的行政權的制 松的辭職。立法會雖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