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青海五龙沟金矿田成因模式浅析.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卷第5期 矿 产 勘 查 V01.3No.5 2012年9月 MINERALEXPLORATION September,2012 青海五龙沟金矿田成因模式浅析 崔廷军,雷延军,傅 星 (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西宁810008) 摘要五龙沟金矿田位于柴达木陆块南缘的东昆仑中带地区,至今已发现10余条金矿化带,其中Au含量一般 为1×10~一n×10~,最高可达171×10~。金矿化带呈近平行斜列展布,走向延长稳定,最长延伸超过 10km。矿床围岩蚀变十分强烈,以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矿矿石类 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次为石英脉型两种,金矿成矿主要受北西一北西西向剪切带及脆性复合断裂构 造和印支期闪长玢岩为主的浅成一超浅成中性岩两种因素控制,金矿主体表现为受剪切带控制的中低温 热液构造蚀变岩型矿床。 关键词 青海五龙沟 金矿化 围岩蚀变 韧性剪切带成因模式 中图分类号:P618.51;P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01(2012)05—0644—06 现,具膨胀狭缩和分枝复合现象,倾向上常出现在产 J 1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u 状由陡变缓的部位,往往成群成带出现。 矿田位于柴达木陆块南缘,昆中断裂以北,昆北 断裂以南昆仑前峰弧(昆中带)的中段,地理坐标 2成矿地质环境旧J 为:东经95056’45”、北纬36015’28”。区域出露地层 2.1 地层 有新太古界一元古宇金水13(岩)群、冰沟群及泥盆 系牦牛山组、石炭系大干沟组。区域构造极为复杂, 矿田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古元古界金水13 断裂、褶皱构造强烈,昆中、昆北大断裂纵贯区内南、 群片麻岩组(Pt,J8)、中一新元古界万宝沟群小庙组 北缘,基本上控制了区域地层、侵入岩的分布格局。 断裂具有活动时间长,活动形式多样,以先期的韧性 堆积层(Q。)(图1)。 变形,后期叠加脆性变形为特征;褶皱构造主要发育 金水13群片麻岩组(Pt,J8):主要分布在五龙沟 于前震旦纪结晶基底中,强烈的构造置换使原始的 的东侧矿田的东北部,矿田的西北侧尚有零星分布, 褶皱形迹已不清晰,但小型的背、向斜构造形迹非常 岩性组合主要为各类片麻岩、混合岩夹大理岩。下 发育,褶叠层、鞘褶、不对称褶皱及无根褶皱等随处 部岩性为条带状混合岩、混合片麻岩夹角闪斜长片 可见。区内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具多旋回特征,以 麻岩、变粒岩及大理岩、局部为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 华力西期、印支期为主,次为加里东期和前兴凯期。 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石英片岩、变粒岩及大 其中与金矿成矿关系较密切的是印支期浅成一超浅 理岩等;上部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夹 成岩浆岩和北西向剪切带及脆性复合断裂。金矿体 角闪片岩、大理岩。该套地层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 主要分布在北西一北西西含金破碎蚀变带中,呈脉 局部达麻粒岩相,原岩为活动性泥砂质岩一中基性 状,透镜状及不规则长条状产出,沿走向和倾向矿化 火山岩一镁质碳酸盐岩沉积。 分段富集比较明显,走向上常呈尖灭再现,尖灭侧 万宝沟群小庙组(Chx):分布于五龙沟中游两 [收稿日期]2012—02—29 [第一作者简介]崔廷军,1982年生,男,学士,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644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