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垩白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及遗传改良策略.docVIP

水稻垩白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及遗传改良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垩白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及遗传改良策略   摘要:垩白是评价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培育垩白度较小和垩白粒率较低的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是水稻育种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垩白属于复杂的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而且易受环境条件影响。近10年来,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定位了近百个与垩白相关的QTL。对控制垩白性状的QTL特别是能稳定表达QTL的定位研究、垩白相关基因的克隆以及垩白性状与其他农艺性状的关联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并结合表型鉴定技术培育优质稻品种的策略。   关键?~:水稻(Oryza sativa L.);垩白;QTL;遗传改良   中图分类号:Q75;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3-6029-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3.003   Abstract: Chalkiness is an important index for evaluating the appearance of rice, and its reduction is a major goal in rice breeding research. Rice chalkiness is a complex quantitative trait controlled by polygenes and readily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 During the last decade, hundreds of QTLs related to chalkiness have been mapped to the twelve chromosomes in rice. Some stable QTLs mapping on chalky trait, gene clone related to chalkiness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chalkiness trait and other agronomic traits were reviewed, and the suggestions for breeding the grain variety with better quality by the combination of molecular breeding and phenotype identification were also provided.   Key words: rice(Oryza sativa L.); chalkiness; QTL; genetic improvement   稻米的垩白是指稻米子粒中白垩不透明的部分,它是由于稻米胚乳中淀粉和蛋白质颗粒填塞疏松和充气引起的一种光学特性。根据其在胚乳上位置的不同分为腹白、背白和心白,通常以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来表示。垩白是评价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同时垩白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继而影响稻米的商品价值。有研究表明,随着稻米垩白的增加,稻谷的整精米率会相应下降。目前中国稻谷品质的分级主要依据1999年颁布的优质稻谷国家标准(优质稻谷GB/T17891-1999),在这部标准中,对垩白性状有明确的分类等级,只有垩白度≤5%和垩白粒率≤30%的籼稻谷(粳稻谷)才符合优质稻谷质量指标。种植垩白较少的品种有利于水稻(Oryza sativa L.)的生产、加工和消费等多个环节。因此培育垩白度较小和垩白粒率较低的水稻品种一直是水稻育种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   近10年来,随着水稻品种遗传改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优质稻需求的不断增加,优质稻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以湖北省水稻生产为例,据农业部门统计,2006年全省优质稻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60%,2015年优质稻的种植面积达到80%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在这10年间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粮食部门对优质稻谷的检测情况并不理想,据湖北省粮食局发布的稻谷质量状况报告,近10年来抽检的优质稻稻谷样品达到优质稻谷国家标准的比例较低,年度之间的差异不大。例如2006年和2015年检测的优质稻样品,其全项指标符合优质稻谷国家标准的达标率分别只有7.5%和10.9%,这10年间调查测报结果的结论也基本相近,即垩白度和垩白粒率超标是限制中晚稻优质稻整体达标率的主要因素。此外,在2006年湖北省审定的12个中晚籼品种中,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同时达到国家优质稻标准的品种为10个;而在2015年审定的14个中晚籼品种中,垩白性状达标的品种仅为4个。况浩池等[1]通过米粒粒型分类,对2013-2014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36个中籼杂交水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