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与小麦栽培方式衔接优化研究.docVIP

水稻与小麦栽培方式衔接优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与小麦栽培方式衔接优化研究   [摘 要] 在我国农业事业发展过程中,水稻与小麦衔接栽培方式受到广泛重视,这就需要相关种植人员可以根据水稻与小麦实际栽培特点,逐渐优化两种农作物的栽培方式,保证可以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水稻与小麦 栽培方式 衔接 优化措施 研究   [中图分类号] S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1-0052-01   安徽省全椒县是我国粮食大县,水稻种植面积在5万hm2左右,小麦种植面积在4万hm2左右,多数水稻与小麦都是两熟的农作物,然而,由于当前我国的气候变化较大,水稻与小麦的种植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因此,为了可以提高其种植效率,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相关种植人员必须要根据水稻与小麦种植特点,利用衔接优化栽培技术开展相关工作,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实验材料   在本次实验的过程中,实验人员选取了全椒县的三块实验田,分别为A实验田、B实验田、C实验田,其中,A实验田的土壤较为肥沃,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为2%,氮元素含量为0.1%,磷元素的含量为0.2%。B实验田的有机质含量为1%,氮元素的含量为0.2%,磷元素的含量为0.15%。C实验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氮含量为0.3%,磷元素的含量为0.25%。在实际实验过程中,三块实验田都位于全椒县,常年降雨量都是900mm左右,无霜期时间很长,平均气温较高,雨水较为充沛[1]。   在实验之前,相关实验人员主要选择了人工移栽、机插秧、直播稻、抛秧等方式,小麦为机条播与稻田套播等方式。在实验过程中,选择的水稻种植方式为人工移栽与机秧插等方式。一共为三种实验模式,其中,A实验田为水稻旱育人工移栽与小麦机条播方式。B实验田为水稻机播与小麦套播的方式。C实验田为水稻直播与晚播麦机条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良好的结论。   2 ??验方式   在实验过程中,相关实验人员所选择的水稻品种为武运粳23号,小麦的品种为浩麦1号。具体实验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水稻实验。在水稻实验过程中,旱育秧人工移栽方式的播种时间为每年的5月13日,在6月24日的时候,对其进行人工拉线定点栽插处理,行距为26cm,每个植株的距离为12cm。机插秧方式的播种时间为每年的6月13日,利用基质与流水线的方式开展播种工作,在每年的6月25日对其进行机插处理,将行距设置在31cm左右,每个植株的距离为13cm,每个穴在四个植株左右。水稻直播方式的播种时间为每年的6月16日左右,在机旋耕之后,对其进行人工撒播[2]。   在小麦实验过程中,小麦机条播方式是在水稻收获之后,也就是每年的10月25日左右,利用手扶机对其进行机条播种,将行距设置在21cm左右。套播播种方式是在水稻收割之前的15天左右,对其进行人工撒播。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施肥量要控制在7000kg/hm2左右肥料中,多为尿素与复合肥[3]。   3 实验结果分析   在本次实验过程中,相关实验人员得出了良好的实验结论,具体必须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小麦产量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发现,在三块实验田中,A实验田的旱育秧手栽水稻的产量较高,与B实验田、C实验田相比较,A实验田增产了700kg/hm2左右,在其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其产量。从小麦的产量而言,B实验田的产量较高,可以有效提高其经济效益。   第二,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小麦生育期的影响分析。在水稻与小麦种植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可以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在实际实验期间,可以发现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生育期会产生直接影响。A实验田的生育期推迟了10天左右。B实验田的生育期推迟了20天左右。而C实验田的生育期推迟了19天左右。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其发展效率[4]。   第三,不同栽培方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在不同水稻小麦衔接栽培过程中,其经济效益也有所不同。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实验人员对三块实验田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全面的估算,发现三块实验田的经济效益差异表现为以下几点:A实验田的旱育秧人工移栽加小麦机条播的经济效益大约在24000元/hm2左右,B实验田水稻机插加小麦套播种植方式的经济效益在23500元/hm2左右,C实验田的水稻机插加晚播小麦条播方式的经济效益在40000元/hm2左右,由此可见,A实验田与B实验田的经济效益差异不大,而C实验田的经济效益明显偏高。因此,在实际播种过程中,相关播种人员必须要科学选择衔接方式[5]。   4 水稻与小麦栽培方式衔接优化措施   在小麦与水稻种植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可以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积极应用水稻机播与晚播小麦条播的方式开展种植工作,主要因为其经济效益较高,小麦与水稻的生产质量较好,可以增强种植业的发展效果。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