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2003年体温教案.ppt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理学:2003年体温教案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 body temperature (一)、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 shell temperature:机体表层的温度。 皮肤温度:机体表层的最外层,既皮肤的温度。 额部 躯干 手 足 core temperature:机体深部的温度。 体温:指体核温度的平均温度。 腋下温度 口腔温度 直肠温度 36.0 – 37.4 36.7 - 37.7 36.9 – 37.9 (二)、体温的正常变动 1、昼夜波动:昼夜节律、日周期 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 2、性别:女性高于男性0.3摄氏度 女性的月周期 -- 月经后期体温升高。 3、年龄 小儿体温高且不稳定,老年人体温低。 4、肌肉活动 剧烈的肌肉活动使产热量增加,体温升高。 5、其他:情绪、进食、环境温度等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体热平衡: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之间的动态平衡,维持体温恒定。 M = E + R + C + K + W + S (一)、产热 主要产热器官:安静时,内脏器官(肝脏) 运动时,肌肉,90% 产热形式:战栗产热和非战栗产热 调节: 1、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2、神经调节:交感神经 (二)、散热 散热部位:主要是皮肤,其次有呼吸、尿和粪便。 1、辐射、传导和对流散热 --- 物理散热 辐射:由机体发散的热射线。约占安静时总散热量的60%。 影响因素:皮肤温度与环境气温的温度差、有效辐射面积。 传导:体热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较冷的物体。约占3%。 传导散热的多少与与之接触的物体的导热性有关。 对流:一种特殊的传导散热。约占12%。 对流散热量受风速的影响极大。 皮肤温度的调节: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交感神经系统,调节皮肤的血流量 从而改变皮肤温度,控制物理散热的多少。 皮肤血液循环的特点是血流量可以大范围的变化。 物理散热的多少与皮肤温度及相关的温度差有关。 2、蒸发散热 (1)不感蒸发:指体液中的水分直接渗透出皮肤和呼吸道粘膜等表面而蒸 发,并不为人们察觉,持续进行的一种散热途径。 每天1000ml,皮肤600 - 800ml,呼吸道200 - 400ml。 (2)发汗:汗腺分泌汗液的活动。是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的机体唯一有效 的散热途径。 小汗腺:皮肤上的细长管状腺。 分布: 手掌、足底 额、手背 四肢 躯干 能力: 手掌、足底 额、手背 四肢 躯干 汗液:水分 99%,固体成分主要是 NaCl。为汗腺主动分泌。 调节: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汗腺受胆碱能交感神经支配。 适宜刺激为皮肤和下丘脑的温度,也称为温热性发汗。 影响发汗的因素:参与发汗的汗腺数目和发汗强度;劳动或运动强度; 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风速。 精神性发汗:由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而引起的发汗。 三、体温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机体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过增 减皮肤血流量、发汗、寒战等生理反应,经常维持产热和散热过程 的动态平衡。体温调节的基础。 行为性体温调节:机体(包括变温动物)在不同的温度环境的姿 势和行为。体温调节的补充,并使人具有预见性。 体温调节的生物控制系统 (一)、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 存在于皮肤、粘膜和内脏中的,对温度变化敏感的游离神经末梢。 皮肤温度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少于冷觉感受器,1 :4 - 10。 对温度的水平和变化速度都敏感。 2、中枢温度感受器 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 存在部位:主要在下丘脑的POAH区。也存于在脊髓、延髓、脑干网状 结构之中。 POAH区的温度敏感神经元接受皮肤和其他部位的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温 度信息,温度敏感神经元也感受所在部位的温度信息。 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活动也受致热原、单胺类物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