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高得考作文
【点评】 本文审题准确,能够确切领会材料的含意。如把“光明”理解为“成功与顺利”;把“阴影”理解为“寂寞与伤痛”,进而引申为“阙”与“断臂”。这样理解把握住了命题的要求。 材料丰富而典型。本文围绕中心论点,恰当地选择了曾国藩的斋名,断臂维纳斯雕像,奥运小将周洋的经历,残疾人邰丽华的手语,苏东坡的词句……涉及古今中外、人物、事例、名言应有尽有,论据充实,材料丰富。 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主要表现在能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如“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只有光明的人生并不存在,即使存在,它将是可悲而不完整的”……这些语句都内含着思想的火花。 此外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语言也自然流畅,有一定的文采,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6.(2010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思路提示] 明确诗中哲理,而后展开联想。所谓“因地制宜”,即根据、利用现有条件,具体安排事宜,善变通,不固执,不“一刀切”。于人,可从如何转化不利条件,发挥个人所长立意,也可从寻找人生的定位立意;于是,可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立意。西谚有云: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一条路都不同,而走法也未尽相同,因此,也可从如何“因地”着手。诗中哲理深刻而贴近生活。写作时,要注意深浅程度的把握,不可过深而流于空谈,也不可只及生活而过浅过俗。 【优秀例文】 实事求是才是真 (2010年安徽一考生)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是诗家阮元的经验之谈,也是农家必须遵循的科学真理。它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才是真。 实事求是才是真,农业规律可印证。 万物有常,万事有律,违背了客观规律,不按农家经验办事,就要减产甚至绝收。种菱水要深,根深才能叶茂;种稻水要浅,撒播便能成金;种荷适中,不深不浅,才能“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是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反之,如果浅种菱角,它就会立足不稳;深种水稻,它就会烂成淤泥;或深或浅种荷花,它就会发不了芽或枯萎。“三月三,黄瓜瓠子都上山”,如果“四月四,黄瓜瓠子才下地”,那就误了农时;“浅栽茄子倒栽葱”,如果“深栽茄子顺栽葱”,就会劳而无功;还有“谷雨前,好种棉,谷雨后,好种豆”小麦一个井,白菜一个引”,这些民谚,都是农业规律在某个方面的客观总结,都是客观真理在农活农时上的智慧结晶,都是对阮元诗句的最好注解。 实事求是才是真,时代发展见分明。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类进化到现在,可以说,都是实事求是的真理在推动着,客观规律在左右着。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东西,就会受到人们的拥护;凡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的东西,就会遭到人们的反对,尽管有时候反对无效,可是经过实践的检验之后,还是会回到正道上来。“文化大革命”,反对者无数,可狂妄者盛行,长达十年之久,一旦拨乱反正,已然正本清源,返璞归真,这是时代的进步,是实事求是的胜利。前一段时间,不少地方采取掠夺型经济增长方式,卖土地,造高楼,毁农田,吞森林,“环保不保,高碳骚扰。天怒人怨,灾难尘嚣”,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悲歌,是急功近利、盲目发展的哀鸣,是不从实际出发、不从长远考虑、不顾大自然规律的幼稚行为。温室效应、酸雨频频、雪灾袭击、泥石流猖狂,甚至地震不断,都是对实事求是背叛的结果。 实事求是才是真,客观规律定乾坤,“深处种菱浅种稻”,荷花香里传佳音。 【点评】 这是一篇考场议论佳作,考生针对所提供的诗歌,从不同层面进行评说,这其中有三点值得称道:一是主体部分议论的内容极富层次,先由诗歌谈起,其中涉及农业领域相关知识,这是紧扣材料的标志,列举的例子以正面为主;然后谈及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规律,是对文章内涵的扩展和延伸,列举的例子以反面为主。这样,由此及彼,由正到反,由农业发展到时代进步,梯度明显,层次感很强,也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二是旁征博引,内容丰富充实,极具可信度。大量民谚的运用,及对历史事实和现实发展的涉及,都在有力地说明,不实事求是,不从实际出发,人类必然要自取灭亡。三是结构严整,文题为“实事求是才是真”,文中四次出现,段段可见,第一段在段未,后三段在段首,首尾环合,反复强调,给人极为深刻的印象。 7.(2010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在《童年》中曾深情地歌唱:“你见过我的童年么?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童年,本应天真烂漫;童年,本应百无禁忌;童年,本应无忧无虑……可是今天,令人神往的“童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期末试卷.docx VIP
- 地铁疏散平台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1中国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pptx VIP
- 中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报告.docx VIP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_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docx VIP
- 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pptx VIP
- 2018-2024年海峡杯数学竞赛真题及答案(三年级).pdf VIP
- 铁路线路防护栅栏(通线〔2023〕8001)下.docx VIP
- 范德堡法.doc VIP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高中语文高三期末通关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