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新城王氏的中兴.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初新城王氏的中兴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四节 清初新城王氏的中兴 经过明清鼎革这一巨大的历史变故,许多明代勋戚贵族、官僚世家都衰败了。大“ 姓素封者,鲜克自全”m 虽“累叶答续之家,鲜不震悼窜易,以丧其所守”②,故“著姓大 族,百无一焉”③。而与此同时,又有一批新的家族或通过军功、或通过科举,继起而成 为望族,如历城朱昌柞家族④、海丰吴绍诗家族⑤等等。新“城王氏家族虽然在明末变 乱中遭到沉重打击,但毕竟根深基固,在经过短暂的沉默之后,又重新崛起于清初政 坛。”正如清初钱谦益所形容的那样,新“城王氏门第,大振于灰尘烟烬之余”⑥。虽然这 一时期的政治影响力已远不能与明代同语,但 新“城王氏”于清初政坛仍有三点值得重 视的表现。 1、清初新城王氏家族在科举上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显示出世家大族的优势。 如表1.4(第六节)所示,清代王家自顺治至道光年间,先后有文武进士12名(武进士4 名),举人10名(武举人4名),贡生、监生、生员等近80余人,其中有官职的23人⑦。此 间一个意味深长的现象是,一向以 鸿“裁绝词,衣被海内”而著称的王氏家族中,竟然出 现了4名武进士、4名武举,另有若干武生员,其显赫者一至参将,一至守备。乱“世用 武、治世用文”,王氏家族文化价值取向的这种微变正是与明清之际的历史变乱相适应 的。如王象春之子王山立(原名与仁),“幼普悟,承其家学,明末天下多难,乃去学击剑 ……起家武科(顺治武进士)’,⑧。又如表所示,清代 新“城王氏家“族成员科举数t上与 明代时相将,但其政治地位与官职品级都难以与之相提并论了。清代王家出仕官员中 七品以上者26人,但多为中下层官员,除王渔洋位至刑部尚书(从一品)、王兆万官至参 将(正三品)之外,就绝无官位显赫者了。这种状况的出现,除了清朝统治者重满轻汉等 社会性的原因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清初家成员的仕宦心态上。关于这一点,从下一 0 光《绪益都县志》卷400 ② 安致远:安《静子文维》卷30 ③ 光《绪峰县志》卷60 ④ 据 《民国历城县志).清初朱昌柞以隶汉军摘起家.历宗人府启心郎,官至山东总借;其弟宏柞 以举人官至阅浙总份;宏柞子朱绷循例蔺补主事;朱绛由生员援例人仕官至广东布政使;朱纲由诸生 援例人仕官至云南巡抚。世代显特。 m 见附录三第32条。 ⑥ 王渔洋:古《夫于亭杂录》卷3, 0 据 断《城王氏世诣》.只截至乾隆二十五年。 ⑧ 新《城县志.人物志)o 35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方面可以看得更清楚。 z,清初新城王氏的生存处境及遗民心态 明清易代之际,新城王氏家族对鼎革与生存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种是 玉石俱焚,舍身取义。如象晋次子与撤一家三口全部自杀身亡。与撤子士和遗 绝《命 词》云:痛“余生之不辰兮,天灭我之立王;吾亲闻之兮,涕仿徨;以身殉国兮,维千古之臣 纲。岂反面而事仇兮,方臣妾之未逞。磋世道之积浊兮,痛四维之不张。欲容身其无所 兮,愿从吾亲于帝乡’,①,清楚地表达了鼎革之际士大夫家族天崩地塌、万念俱灰的普遍 心态。另一种则是退隐山林、拒绝入仕新朝,保留前明情结,如王象晋及其子王与救、王 象春外甥徐夜都是清初著名的遗民。王与救与徐夜是明末复社组织的成员,都曾公开 拒绝清朝对他们的征选。徐夜甚至与顾炎武同渴明帝诸陵,往来密切②。这两种价值 取向对家族来说客观上都保留了家族声望。王象晋、王与救和徐夜(王象春外甥)等后 来都被作为 “明朝遗民’,而被收人(皇明遗民传》等书中。 但是在明清帝制时代,科举人仕是保证家声不坠的最为重要之途径。拒绝科举,就 意味着淡出权力阶层。另外新崛起的军功豪族、科举新贵也在压缩新城王氏的生存空 间。后来象晋、与救都不反对后代以科举出仕清朝,正与清初新城王氏所面临的生存压 力密切相关③。生存环境的恶化,迫使新城王氏软化他们的仇清立场,要求通过科举来 改善家族的生存处境,以求发展。如王象晋一改初衷,督“诸孙益力”。王渔洋就曾道出 其兄王士禄参加科考时的家族心态:“山人(王士禄)少抱微尚,慕孟襄阳之为人,学不为 仕。以门柞中替,外侮时雍,祖父督譬,遂龟勉场屋,以甲科起家。性散漫,既婴世纲,雅 不欲折腰吏”④,即是新城王氏当时科举出仕与遗民心态的一种矛盾反映。 渔洋赖以成名的秋《柳》诗。,通常被视为其遗民心态的真实表露。全诗借秋柳的 衰色为触机.以委婉的笔调.巧妙的用典,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