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矮林的空间分布格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顶矮林的空间分布格局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山顶矮林优势种群分布格局及动态* 尹爱国1**,苏志尧2,李彩红3 (1 茂名学院,茂名 525000;2 华南农业大学,广州 510642; 3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茂名 525000) [摘要]:本文运用方差/均值比率法、χ2检验、负二项参数及聚集强度的某些指数研究了山顶矮林的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和动态,采用大小级代替年龄级分析,疏齿木荷、五列木、红锥、木荷和密花树均呈集群分布,其聚集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密花树、疏齿木荷、木荷、红锥和五列木。格局动态分析表明,幼苗至幼树,五列木、木荷、密花树、红锥和疏齿木荷均呈集群分布,密花树种群表现为聚集,而其它种群均呈扩散趋势;五列木、木荷和密花树的大树缺失,五列木和木荷的小树和中树均呈集群分布,密花树的小树呈集群分布,中树呈均匀分布;红锥的小树、中树和大树均呈集群分布,种群呈聚集趋势;而疏齿木荷的小树、中树均呈集群分布,大树呈随机分布。 关键词: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山顶矮林,分布格局,动态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山顶矮林又名“高山矮林”、“矮曲林”、“雾林”、“矮林”、“蟠虬林”或“苔藓矮林”,它是一种特殊的植物群落类型,生长在海拔850米以上的孤立、陡峻的山顶或山脊,土层瘠薄,腐殖质少,光照强,温度较低,湿度很大,昼夜温差大,生境条件差, “山顶效应”明显。形成特有的森林生态特征:如树木低矮,基部分枝,树干分枝多而稠密,枝下高低,有时呈灌木状,有许多枯枝断梢,根系发达,小径阶的古树众多,植株密度很大,树冠常常顺主风方向倾斜,群落结构简单,一般只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三层,乔木层矮化,常见杜鹃花科(Ericaceae)及壳斗科(Fagaceae)植物,无乔木板根现象,叶形小而厚、革质或披长茸毛,叶呈旱生结构等等[1,8,14]。 对山顶矮林国内外都较少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群落的组成成分、区系特点以及外貌和结构,且大多数是在总体的植被分类或本底调查中略加描述[1,8,10];国外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多见,对山顶矮林的研究个别见于山地雨林的研究中,侧重于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的比较,以及针对山地雨林的山体滑坡的恢复的研究等[16-18]。因此,开展本项研究对石门台自然保护区植被本底调查,及对完善山顶矮林的群落生态学理论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地区与方法 2.1 自然概况(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13°01’11”~113°46’11”、北纬24°17’49”~24°31’02”,地处广东省中北部,km,北江从保护区中部纵贯南北。保护区总面积82 260hm2,是目前广东省连片面积最大的保护区,包括石门台和滑水山两个核心区。保护区未受第四纪冰川影响,出露的地层古老,物种起源古老,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至今仍有保存甚为完好的植被,为许多物种提供了理想场所[10]。 石门台山顶矮林的组成种类绝大多数是常绿的,外貌整齐,树冠层浓密,林相终年常绿,春季嫩绿,秋季浓绿,冬季则呈灰绿色。郁闭度达0.85以上,极少天窗。树冠圆形或椭圆形,林冠起伏不大,乔木分层,层次不太明显。各样地内物种总数的变化范围是27~53,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13~3.338、1.116~ 2.843、0.291~ 2.278,比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多样性指数低许多。群落的高度一般在3—5米之间,树高最高不超过12m,超过6米的树木不多,只占7%。群落内胸径大于或等于2.5cm立木较多,平均每百平方米有立木58棵左右,分枝较低,枝下高平均只有1.3米左右,枯枝落叶及断枝断梢较多,树干分枝多而稠密。树干附生植物主要有苔藓,凋落物层较厚,未见板根现象。藤本种类很少,只见一些草质和纤弱的木质藤本,未见大型木质藤本。 2.2调查方法 在线路踏查的基础上,采用样方取样法,在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样地,每个样方面积为10m×10m,共计42个。用GPS测海拔高和经纬度,用坡度计测定坡向和坡度。在样方中测定胸径≥2.5cm的所有立木胸径、树高、冠幅和枝下高。在每个样地的四侧各设置一个2m×2m小样方,进行林下植物和森林更新频度调查,记录灌木、草本和藤本的种类、盖度和密度,胸径<2.5cm乔木的种类、高度和盖度,并按主林层、演替层、更新层记录乔木树种。 2.3数据处理 2.3.1 方差均值比率法   这个方法是建立在Poisson分布的预期假设上的。以V代表方差,m代表均值,如果V/m=1,则完全遵照Poisson分布;如果V/m1,则种群偏离Poisson分布呈均匀分布;如果V/m1,则呈集群分布。方差V和均值m的计算方法如下: ,(i=1,2…N),其中N为样本数,为xi每个样本的个体数。为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