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包拯讲稿

清官的化身——包 拯 罗少珍 一、包拯简介 (公元999-公元1062) 字希仁,庐州人 (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又曾任龙图阁学士,人称包龙图; 卒谥孝肃,赠礼部尚书。 包拯在皇祜?二年(1050年)被擢升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天章阁是存放朝廷图书文献的地方,待制之衔,有名而无权。包拯又叫包待制,不过是对他的尊称。然而,知谏院即兼任谏官之职,却十分重要。谏官的任务是向皇帝进谏朝政的弊端,它可以涉及朝政的所有方面.在包拯兼任谏官期间,不但对横行不法的权臣屡次抨击,而且对时政的许多方面,提出了革新建议。可惜的是,两年之后,包拯改命为龙图阁直学士,这也是个虚衔 (从此人们又称他为包龙图),并且又一次离开京城,到河北、庐州、池州(今安徽贵池),江宁(今江苏江宁)等地任地方官。最后做到枢密副使,成为朝廷的宰辅。 嘉祜七年(1062年)五月二十五日,包拯病死在开封。仁宗皇帝到包拯家中向包拯最后一别,追认他为礼部尚书,赐谥“孝肃”,所以包拯死后又叫包孝肃。包拯从政1年,64岁辞世,谥“孝肃”。这个谥号是很贴切的:他年青时出仕前守孝10年,难为可贵,谥“孝”名正言顺;谥“肃”乃赞表其长期从事整肃纲纪、严明执法之官职和功绩,享有包青天之声誉,可谓名至实归。 包拯的青少年时代,也曾刻苦读书,所以在他二十九岁时,终于考中了进士甲科。按照宋朝规定,考取进士之后,便可以做官。包拯被派到建昌县(今江西永修)任职。但包拯认为父母亲年事已高,应该尽孝奉养双亲,因而请求回到安徽,在和州(今安徽和县)做官。但是,父母亲希望儿子在自己身边,包拯便决定辞职回家,在家孝敬父母多年,直到双亲去世,包拯守丧期满,仍不想离开故土。当时,这种封建孝道,受到家乡人的称道。近年,安徽合肥发现了一块包拯为父亲包令仪立的神道碑。碑上阴刻篆书“宋故赠刑部侍郎包公神道碑”十二字。这既是包拯留下的珍贵文物,又是他力尽孝道的见证。他曾说:“后世子孙做官,有犯贪污之罪的,不得踏进家门,死后不得葬入大墓。不遵从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这就是历史上的包公,这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包公。 三、肇庆——包拯的成名地 (一)肇庆是包拯首任州级长官之地,以其政绩斐然而得名望 由于家乡父老的劝告,包拯才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灵地,到天长县(今安徽天长)任知县,颇有政绩。(1040年),包拯自安徽天长县知县升任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知州。包拯主政端州3年,以为民谋利益为出发点,为发展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作出杰出贡献,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修官衙(包公府衙) 史载,宋之前,肇庆未有城,县、郡、州治建置和村落皆零星分布在孤岗或山坡台地之上。宋初,州治就在东郊(今端州区渡头村西)。包拯上任之始,便将州衙往西迁至今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处。在包公府衙的大拱门两边写着一副对联“星岩朗曜光山海 砚渚清风播古今”。府衙的二楼供奉宋徽宗御书的丽谯楼,御书“肇庆府”3个瘦金体大字笔力遒劲。州衙中间为大厅,东有清心堂,西有枕书堂、菊圃,西北有洗砚池,周边还有相魁堂、敬简堂、双瑞堂、节堂、秋霜宅等配套建筑10余座,作为办公、议事、及官吏幕僚住宿的地方。右边的这幅图正是当年包公办公的地方———包公府衙。在古城中心环顾四周,密密麻麻的居民建筑已经将古宋城的痕迹掩埋,2012年,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将搬迁,在原址上将原样恢复包拯府衙,突出披云楼、丽谯楼的景观效果,重现当年包公执政的风采。 成为怀“青天”,寄嘱托,诉心迹,祈平安的去处。 7口井。改变了居民历来饮用西江河水或沥湖积水之习惯,减低患病率。包公祠正殿后面的这口井是7口包公井中仅存的两口之一。虽然年代久远,但是井水仍然清澈甘甜。关于此事,清代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有详细记述:“包孝肃为端州守,尝穿七井。城以内五,城以外二”;“孝肃此举,端之人至今受福。”端州百姓无忘包公开挖水井之恩,将位于龙顶岗的大井头古井改称“包公井”。 4、兴教育、建粮仓。 包拯倡议并带头捐俸创办星岩书院。这是一所公立私助的半官学性质学校,遗址在今宝月台端州图书馆西侧,此乃肇庆创立书院之始,也是岭南最早创办的书院之一,对当时教育和文化相当落后的肇庆产生很大影响,使更多青少年有了读书机会。在今城内中衙巷与米巷之间,兴建丰济仓,为了纪念包拯建粮仓,端州人民把丰济仓所在地命名为“米仓巷”包公在端州不仅政绩突出,还留下了一些不可多得的文化遗迹。其中,七星岩的题字是现在仅存的包拯手迹,弥足珍贵。 摩崖石刻表面平整:是因为原迹 在龙岩洞里面,很小,光线又很暗。我们现在看到在洞外的这幅,是为了便于让游人观赏,利用现代工具,根据原迹扩大临摹的,所以比较平整。七星岩的题字是现在仅存的包拯手迹,弥足珍贵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