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总似复习闯关密训历史卷专题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VIP

2013高考总似复习闯关密训历史卷专题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高考总似复习闯关密训历史卷专题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查知识点 基础 中档 稍难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兼相爱,交相利”  ④人贵贱有“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答案】C 【解析】和谐社会需要“仁义”,更需要平等,因此备选项中“绝仁弃义”和贵贱有序不符合要求,要排除。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是年祭孔大典推荐的五句奥运会迎宾语,这五句迎宾语体现的人文奥运理念包括 ①平等团结 ②友好相处 ③以礼治国 ④和平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为否定选择。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在个人修养与传经言治两个方面只有轻重之别,而不是抛弃对个人修养的关注。 钱穆先生在《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一文中说:“汉儒乃一代之新儒,以传经言治为业,与先秦诸儒之以明道作人为唱者,畸轻畸重之间有不同。先秦儒在汉儒心目中 A.先秦儒学以个人修为的道德规范为追求目标 B.汉代儒学以传经治道为自身的政治理想 儒学逐渐由民间思想向官方哲学发展变 D.汉儒抛弃了先秦儒学对个人修为的关注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天人感应”思想中包含的“仁政”思想,选项D是对两者结合的一种说法。 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来源:学+科+网Z+X+X+K] “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7.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的记者会上,引用林则徐名言“苟利国家生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说明自己的信念。此言蕴含的理念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 A老子 B. 韩非子 C. 朱熹D. 李贽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材料中林则徐的名言和朱熹主张相似。 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 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对儒学思想的崇拜。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在西汉,三教合一的趋势在唐宋,故BC不正确。 A.“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B.“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C.“太极生阴阳,理生气” [来源:Zxxk.Com] 10.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 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 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 表明 A.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B.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 C.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 D.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 11.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 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来源:学科网]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2.明未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看反映了( ) A.儒家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 B.新的经济成分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 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 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朝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进步思想的理解。本质上一般从经济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