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允和与周有光:一辈子太长,得找个有趣的人白头偕老。做到“有
张张允允和和与与周周有有光光::一一辈辈子子太太长长,,得得找找个个有有趣趣的的人人白白头头偕偕老老。。
做做到到“有有趣趣到到老老”。。
理想的婚姻 态是什么样的?
有句流传很广的话说出了大家对理想伴侣的期待:一辈子太长,得找个有趣的人白头
偕老。这话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实现却很难。首先,得有两个有趣的人;其次,这两
个有趣的人得恰好看对了眼;再次,他们最好还要活得足够长,才能达到“找个有趣
的人白头偕老”的境界。在民国众多伉俪中,能抵达这一境界的夫妻并不多。很多世
人推崇的神仙眷属,大多只能做到“有情”,要想达到“有趣”,还得多一点幽默感,多
一份俏皮劲儿。携手走过百年风雨的周有光和张允和,就是这么一对堪称凤毛麟角的
夫妻。他们俩年龄加起来超过两百岁时,仍能举“杯”齐眉,两“老”无猜。1998年12月
21日,国际教育基金会举行百对恩爱夫妻会,年近百岁的周有光、张允和是最年长的
一对。
岁月没有消磨掉他们对生活的激情和对彼此的爱意,他们越活越有味,越爱越深沉,
一个是新潮老头,一个是白发才女,真正做到了“有趣到老”。
(年轻时的周有光与张允和)张允和是谁?鼎鼎大名的合肥四姐妹之一,她在张家排
行第二,被称为“最后的闺秀”,张家人则亲昵地称之为“小二毛”。张家四姐妹中,就
数她最活泼、最爽朗,从小就深得父亲张武龄的钟爱,每次出门,都喜欢捎带着
她,“小二毛,来!”父亲出谜语,制对联,她总是第一个抢着作答,人送外号“快嘴李
翠莲”。小小年纪,她就一肚子的主意,父母让她当四妹充和的老师,她就耍起了“小
老师”的威风,给四妹改了个名字叫“王觉悟”,意思是要妹妹做个懂民主、懂科学的新
人。
孰料妹妹反问她:“你既是明白道理的人,为何要改我的姓?我姓张,不姓王。”她被
妹妹问住了,气得拿剪刀去拆书包上绣的“王觉悟”三个字,“觉”的繁体字足足有二十
个笔画,拆得她满头大汗。这起小闹剧,日后反成了姐妹间的温馨回忆。
张家姐妹从小就跟着父母听昆曲,耳濡目染,慢慢都学着在家演戏。
姐妹们爱演 《三娘教子》 《探亲相骂》 《小上坟》 《小放牛》之类的戏,大姐元和、
三妹兆和演主角,我们二毛允和呢,则是永远的配角,为主角们插科打诨、开锣喝
道。
她还专爱演丑角,鼻子上点一块白豆腐,勾上几笔黑线条,就是一个活灵活现的小琴
童、小书童,非常符合她活泼灵动的性子。
很多人演配角都会为自己抱不平,允和则高兴地回忆说:“我认为配角很重要,现在
不是有配角奖吗?我的童年如有配角奖,我可以受之无愧。”后来,她在学校里、曲
社里都爱演配角、凑热闹。
在三妹兆和和沈从文的婚姻中,允和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配角”了。
沈从文苦苦追求张兆和而不得,索性追到了她九如巷的家里来,兆和不想见他,是允
和劝她说,他是老师,你是学生,做老师的到学生家里来,总要接待一下吧,你就对
他说,我家里有很多弟弟妹妹,欢迎来玩。兆和听了她的劝告,沈从文才有机会进了
张家的门。
后来又是允和代沈从文向父母提亲,开明的张家父母一口就答应了这门亲事。允和非
常开心,连忙跑到电报局去给未来的三妹夫发了一封电报,上面只有一个“允”字,既
是应允的意思,又包含了她的名字,一语双关,可见张二姐的机智。沈从文对这位二
姐非常感激,到晚年时还戏谑地称她为“媒婆”。
尽管允和在曲会上演了一辈子的配角,但对周有光来说,她却是始终不变的女主角。
周有光先学经济,后攻语言,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作为一个经历了百年沧桑的“四朝元老”,周有光给人最大的感觉是处变不惊。他一百
一十岁时,别人问他长寿的秘诀,他说是“不要生气”,因为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
罚自己。
其实除了淡然处世外,活得生机盎然可能也是周有光的长寿秘诀。
他年轻时就喜游历、谈锋健,爱好十分广泛。小时跟着老师学拉小提琴,很有音乐天
赋。老师让他每天练四个小时,他却说,学琴只是为了好玩,并不是为了成为演奏名
家,于是照旧按自己习惯的时间练。
十年动乱时,他被下放到宁夏,和教育学家林汉达一起看守高粱地,仍然能够谈笑风
生,好像是在对着一万株高粱演讲。
八十五岁那年,他离开办公室,回到家里的小书房,看报、写文章,那间书房仅仅只
有九平方米,他却安之若素,还饶有兴致地撰写了一篇 《新陋室铭》:
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这是陋室,只要我唯
物主义的快乐自寻。房间阴境,更显窗子明亮,书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
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九十多岁时,他头顶上的头
发都掉光了,他却笑着说是还没有长出来,依然像年轻时一样,随身带着几块洁白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