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头部穴位与解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体头部穴位与解析

人体头部穴位解析 适用于颈椎病人头痛等使用 头正面  头正面 头背面  头背面 头侧面  头侧部 胸腹部  胸腹部 腰背部  腰背部 背部二 上肢内侧 上肢图 上肢外侧 下肢图 下肢内侧 足部图 下肢外侧 穴道疗法基本常识 ·穴道疗法的秘密 ·经穴的寻找方法 ·寻找穴道的诀窍 ·每人都会的穴道刺激 ·刺激穴道要在呼气时 ·脊椎旁穴道取穴窍门 更多… ? 人体穴位图脑后穴位   肩根穴:位于颈和肩膀的交界处。指压肩根,可以治疗颈部扭筋,俗称落枕。   眼点穴:位于后颈凹处左右约2厘米处。指压眼点穴,对于治疗老花眼、颈部扭筋(落枕)、脑溢血后的复原都非常有效,此外,长期指压眼点穴,还可以缓解歇斯底里。   第四颈椎:可以配合眼点穴治疗颈部扭筋(落枕)。   第五颈椎:用手刀轻劈此处,一面吐气一面轻劈,如此不断重复,就可立即止鼻出血。 本节经典穴位推荐   大椎穴 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疏风解表,清热通阳,健脑强脊。适用于头颈强痛、骨蒸潮热、神疲乏力、腰脊拘急、感冒、落枕、颈椎病、气喘、热病等病症,有防病强壮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胀麻感。 风池穴 位置:颈项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袪风解表,清头明目,通脑活络。适用于颈项强痛,头痛眩晕、失眠健忘、高血压、风湿病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 天柱穴 位置:位于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解剖:在斜方肌起部,深层为头半棘肌:有枕动、静脉干;布有枕大神经干。 主治:头项强痛,鼻塞,癫狂痫,肩背病,热病、颈椎酸痛、睡扭了脖子(落枕)、五十肩、高血压、目眩、缓解眼睛疲劳等。 哑门穴 位置: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弓间韧带和脊髓;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主治:舌缓不语,音哑,头重,顽固性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鼻出血,重舌,呕吐不止。以及失眠、精神烦躁、瘫痪等。此穴为人体督脉上重要的穴位之一,在治疗多种头部、颈部疾病以及神经疾病时,都是必选穴,非常具有医学研究价值。 脑后穴位取穴窍门 搜索秘方 热点内容 【头部穴位图(正面)】头部穴位图解(背面) 【头部穴位图(背面)】头部穴位图解(侧面) 【人体前部穴位图】头部穴位图解(正面) 【人体背部穴位图】人体背部穴位图解一 【上肢内侧穴位图】人体背部穴位图解二 【上肢外侧穴位图】人体上肢穴位图解 【下肢内侧穴位图】人体下肢穴位图解 【下肢外侧穴位图】人体足部穴位图解 【耳部全息穴位图】数脊椎骨窍门图解 按摩治疗颈椎病属于患者可以接受,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滑利关节、整复错缝等作用,对神经根型的效果较为明显,对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也有一定的疗效。对脊髓型颈椎病,按摩疗法应慎用。   (1)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再用此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在施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5次。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本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手法,其功能为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改善病灶部的缺氧状态。   (2)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方,施拿法于风池、风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络,进一步缓解痉挛的肌肉,能经通络而行气血,使颈肩部僵硬痉挛的肌肉逐渐趋于柔软。   (3)坐位,医者立于患者侧方,一手虎口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以肘部托住其下颌,手掌环抱其头部向上牵引,利用患者的体重对抗,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大。   (4)坐位,医者一手扶住头顶,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作抱球势,徐徐摇动颈椎,待患者肌肉放松后,突然作颈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听到弹响声。本法功能为滑利关节,整复错缝,扳法拉开椎间隙,突发性动作可纠正后关节错缝,增加颈椎的活动范围,同时能改变骨赘和神经根的相对位置,以减少刺激和压迫,从而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