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材梳理点拨 新人教版必修3.docVIP

2017-2018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材梳理点拨 新人教版必修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材梳理点拨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目标: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重点: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2.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整理1 从“无为”到“有为” 1.“无为而治”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3)表现: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4)作用: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积极有为 (1)原因 ①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②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2)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教材整理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提出:汉代儒家代表董仲舒。 2.特点: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于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3.概况 目的 主张 结果 加强中央集权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被汉武帝所接受,有利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 加强君权 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维护统治秩序 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9“学思之窗”: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的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 【提示】 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倡“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迎合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这也是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真实目的。其他学派中也有一些对其统治有利的思想,如法家的法治、重农抑商政策等也会被他采纳。因此,他在统治过程中,采取儒家以外的思想主张就不足为奇了。 教材整理3 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1)思想上: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上 ①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②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3)教育上 ①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②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 ③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并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儒家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汉武帝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探究点一 董仲舒的新儒学 史 料 解 读 史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省略号前的关键词是“受命”,省略号后强调“承天意以行事” 史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关注史料开头和结尾,从关键词“大一统”“邪辟之说灭息”中归纳其主张 【史料应用】 (1)在史料一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思想?有何作用? 【提示】 思想:“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作用:维护了君主权威,加强了君权,同时又限制了君主暴政。 (2)史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 【提示】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史论拓展】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 (2)评价 主张 评价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大一统”虽然充满唯心主义色彩,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稳定了社会秩序,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但扼杀其他不同学派的做法不可取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是唯心主义,但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实行“仁政”,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久 “三纲五常” 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该批判;“五常”中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部分内容,对此部分应该弘扬 探究点二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史 料 解 读 史料一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从关键语句“今诸侯”“骄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