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霸权提供公共财
國際安全:新現實主義 國際體系:國家主權與國際無政府狀態 一、國家主權: 1.對內是最高的權威: 對其領土的國民具有最高行使合法暴利的權力,能強制人民執行相關規則, 國家能在其領土上為所欲為。 2.對外是是獨立自主,國家之間地位平等。 二、無政府狀態(anarchy) 1.是指國際體系中沒有最高的權威,足以執行相關的規則。 2.無政府狀態並非權無章法,也並非沒有規則,而是沒有像國家一樣有 中央政府足以有強制的能力,執行相關的規範。 3.國家是自助的(self-help) ,當國家受到侵犯,只能自力救濟,盟國或 國際法規的協助,相當有限。 權力 權力的定義:「能夠使其他行為者作他不想做的事,或是不做他想做的事」。權力卻不等於影響力,權力是影響他人行為的能力,國家的權力與其能力(capability)成正比,能力比較能計算。 權力的構成要素: 1.有形的:人口多寡、領土大小、地理位置、自然資源。 2.無形的:政治文化、愛國情操、教育程度與科技水準、行政素質。 3.地緣政治:視地理位置為權力的要素,主要考量部隊的補給線問題。 從能力的角度來解釋影響力: 例如:甲國如何影響乙國? GDP是一哥衡量國力的很好指標,從GDP中可以看出國家得人口、領土、科技水準及國民財富。但即使是GDP也不過是粗略的指標。 無形的影響力:政治領袖有效動員並使用有形的力量,影響其他國家的行為。如動員媒介,包括宗較信仰、意識型態、民族主義。 權力的計算: Ray Cline:認知的國力=(基本體積+經濟能量+軍事能量) ×(策略目標+貫徹 策略的意志。 國家利益: 1.現實主義學者Morgenthau認為,國家利益應包含三個重要方向:領土完整 、國家主權與文化完整。以「權力」來界定利益的概念,認為國家行為者所追求的乃是權力的最大化。 2.現實主義學者Waltz認為權力不是目的,而是國家達成目標的手段,國家追 求的最終目的是「安全」。 3.現實主義的國際關係,是國家互動的結果,強調互動單位的作用。 新現實主義的國際關係是「結構層次」與「單位層次」形成的結果,強調 結構對互動單位的影響。 權力平衡 權力平衡作為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主軸,可謂歷史悠久,此一政策可稱為「均勢原則」(A doctrine of equilibrium)。此一政策希望達成的目標,是使相互競爭的各方勢力處於一個相對穩定、彼此牽制的狀態,不使任何一方過於強大而打破均勢,破壞穩定,成為霸權而主宰國際體系。這一原則也可以用在市場策略、政黨鬥爭、人際關係等競爭環境中。 地緣政治與權力平衡: Mearsheimer:由於兩大洋的存在,亞歐、美洲兩地的大國彼此都無法征服對方,所以不可能出現世界帝國,最多是出現一些「區域霸主」。而這些霸主則會採取「離案平衡」(off-shore balancer)政策,制衡他處崛起的霸主。 核子武器與權力平衡: 核子武器的出現對大國間的權力平衡維持頗有幫助。這是因為各強權都沒有核子「第一擊」(first strike)必勝的把握。此一機制也稱為「相互保證毀滅」或「恐怖平衡」。 權力分佈體系 權力平衡狀態可能包括「單極」(霸權)、「一超多強」、「兩極」、「多極」等情形。 卡普蘭區分國際體系的六大類: 「權力平衡」 「緊密兩極」 「鬆散兩極」 「層級體系」 「單位否定」 「全球體系」 安全戰略 同盟 1.同盟是只若干國家聯合起來,以協調一致的行動,達成所欲追求的目標。同 盟國家所關切的不外乎共同的威脅與安全議題。一般而言,就特定議題而進 行臨時性合作,通常稱為聯盟(coalition),因為此種合作並非正式的合作 2. 同盟的目的,在於加強同盟國家之間的實力,以與第三國對抗。 3. 同盟通常因應威脅而生,是以國家利益危機基礎,一旦國家利益改變,威脅產生變化,同盟也隨之調整,甚至瓦解。因此,同盟是一種國家之間的政治婚姻,它並非變動不居,無法長久不變的。 4.同盟凝聚力(alliance cohesion):成員國維繫同盟的難易程度,成員之間利益一 致,內部運作制度化,且運作順暢,同盟凝聚力必然高;相反地,若只是為 了應付敵人,尤其在「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情況下,同盟瓦解的可能性 將會增大。 5.成本分攤(burden sharing)問題 北約組織(NATO): 北約成立於1949年,起初目的是為了遏止蘇聯繼續在歐洲進行擴張。北約共 有28個會員國。 總部設立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北約聯軍統帥,由美國將領擔任,各會員 國提供軍隊,由美國統一指揮。 1955年蘇聯與東歐國家組成「華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