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高中语文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VIP

2017-2018学年度高中语文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度高中语文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早 雁 杜 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内容赏析】 此诗通篇为咏物体,前四句写大雁惊飞,影过皇城,鸣声回荡在长安城上空。言外之意是:不知是否能引起皇宫中统治者的关注?后四句嘱咐大雁:胡骑尚在,你们到春天时也不要急于北飞,潇湘之地也可以觅食。此诗通篇无一语批评执政者,但在秋天就设想明年春天胡骑还在,则朝廷无力安边之意自明。这是非常含蓄的怨刺方法。 通篇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它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蓄。而这种深婉细腻又与轻快流走的格调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在以豪宕俊爽为主要特色的杜牧诗中,是别开生面之作。 《九日齐山登高》 [常识·速览] 诗、赋、古文大家——杜牧 杜牧(803-853),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他所生活的晚唐,藩镇拥兵,宦官专权,民不聊生,《阿房宫赋》就是他二十三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杜牧诗歌创作成就很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他的诗作和李商隐齐名,他俩又被称为“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九日齐山登高》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诗中的“客”是诗人张祜,张祜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挤,未能被重用。杜牧对他的被排挤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写了此诗,表达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 这是一首自慰、慰友的抒怀诗,诗中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抱负不得施展而引发的不平与感慨,同时也明显地流露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失意时所产生的消极颓废、放达自信的生活情趣。 [知识·梳理] 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江涵/秋影/雁/初,与客/携壶/上/翠。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 杜牧在这首登高诗中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一说抑郁之思以旷达书之) 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 秋高气爽,天边一行飞雁。江水清澈,微微摇荡,江中映着两岸秋山和空中的飞雁,还有一抹飘忽的白云。面对着秋天的水光山色,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天气渐热,离期相近,不久此地再无君矣。虽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但若终有夜雨春韭,新炊黄粱,亦为一幸,且请宽怀。 [文本·精析] 1.首联有一个字用得特别有情味,请找出来分析。                                                                           【答案】 “江涵秋影雁初飞”中的“涵”。“涵”是“包容”的意思,诗人描绘秋景,不再是迎面远眺,而是俯觅江水,从碧波如画的清溪中,见到鸿雁南飞和秋景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涵”字,曲折地摄入眼底。一个“涵”字把江水拟人化,江水仿佛把秋景和飞雁都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喜悦之情。 2.试分析首联景物的描写手法。                                                                                                                【答案】  3.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吗?请简要分析。                                                                                                                【答案】 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或者另一种回答: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诗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寄扬州韩绰判官》 [常识·速览] 唐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间,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做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幕中任节度使判官的韩绰相识。这首诗是当时杜牧离开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杜牧在韩绰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深厚的情谊。 这是诗人别后寄给友人的一首小诗。诗人描绘了扬州美丽的景观,在清丽俊爽的画面中,抒发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流露出了自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