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全国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大串讲 专题3.1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docVIP

2017版全国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大串讲 专题3.1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版全国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大串讲 专题3.1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大串讲 专题3.1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 4.俄国农奴制改革 5.明治维新 6.戊戌变法 选考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3)“非战公约”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3)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2)中东战争 (3)两伊战争 (4)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秦始皇 (2)唐太宗 (3)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 (1)孔子 (2)柏拉图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克伦威尔 (2)华盛顿 (3)拿破仑 4.“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 (2)甘地 (3)凯末尔 5.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恩格斯 (2)列宁 (3)毛泽东、邓小平 6.杰出的科学家 (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2)牛顿、爱因斯坦 商鞅变法 一、背景: (一)大背景: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1)经济:铁器、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新兴地主阶级壮大。 (2)政治:诸侯争霸,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崩溃,各国纷纷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 (3)思想:私学的兴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二)秦国的落后与自强: (1)秦国落后于其他六国,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2)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二、目的: ①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②根本目的:废除旧贵族世袭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三、措施及影响 经济 措施 影响 1、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正式废除了井田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是秦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奠定了中国抑制商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 3、统一度量衡 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是在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 政治 1、严格什伍户籍制度, 实行连坐法。 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的兵源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2、推行县制 强化了中央集权。 3、制定秦律,轻罪重罚 有利于变法的彻底执行,加强统治;但过于严苛 军事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 思想 焚书坑儒 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是一种摧残。实质是文化专制 四、特点: (1)商鞅变法核心内容为“重农”和“法治”。 (2)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3)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五、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一)商鞅死因: (1)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2)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政治靠山。 ※商鞅死亡说明的问题: ①改革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 ②旧势力是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 ③改革要付出代价和牺牲才能换取社会进步。 (二)秦法未亡(商鞅变法成功)原因: (1)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 (2)商鞅变法的措施全面彻底。 (3)“商君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4)法家思想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 (5)商鞅同守旧派贵族的论战,扫除了变法的思想障碍。 (6)秦孝公的支持。 (7)商鞅个人的改革精神,不畏权贵,执法如山,讲求诚信,取信于民。 六、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 七、总体评价: 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一)积极性: (1)经济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 (2)军事上:壮大了军事力量,使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3)政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