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地理下册 7.4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自然环境课后作业 (新版)湘教版.docVIP

2018年八年级地理下册 7.4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自然环境课后作业 (新版)湘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八年级地理下册 7.4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自然环境课后作业 (新版)湘教版

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自然环境 一、基础知识训练 1.下列地形区中,农作物一年两熟,又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是(  ) A.宁夏平原 B.三江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江汉平原 2.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我国淡水鱼苗的主要生产基地,主要原因是(  ) A.大部分地区靠海 B.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C.河网纵横,湖泊密布 D.养鱼历史悠久 3.长江沿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大多依托于(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便利的河运条件 C.充足的劳动力 D.充裕的外资 4.长江沿江地带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互相协作,下游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是(  ) A.资金雄厚 B.水能丰富 C.技术先进 D.科技发达 5.长江沿江地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  ) A.地形以平原、山地、高原为主 B.草原资源丰富 C.无自然灾害 D.河网稠密,长江横贯东西,水运便利 6.“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分别指的是那两个地区(  ) A.西藏、云南 B.成都、东北平原 C.成都、长江中下游平原 D.广西壮族自治区、华北平原 7.针对长江沿江地带东西部地形的客观差异,可采取的利用方式是(  ) A.在长江上游发展养殖业 B.长江沿线发展旅游业 C.在中下游发展水电业 D.在中上游发展内河航运业 二、综合探究 8.区域政策优先,引领辐射显著.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 长江三角洲图(如图).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1991年和2008年各类用地比重(%) 年份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园地 城镇 陆地水域 滩涂 未利用 1991 48.08 14.47 18.72 0.34 0.21 9.65 7.96 0.35 0.22 2008 41.87 9.89 17.27 0.04 0.03 23.91 6.35 0.63 0.01 (1)长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读材料一,分析长江三角洲种植粮食作物的有利气候条件有  . (2)长江三角洲初夏常出现“  ”天气. (3)据表中所反映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答一点即可) (4)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挂牌成立,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上海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以上海为龙头,对  (河流)整个流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巨大. 参考答案 1.C 【解析】解:长江中下游平原沿长江中下游呈带状分布,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海拔大多在50米以下.平原以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河渠稠密、水田连片为特色,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故选:C. 2.C 【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我国淡水鱼苗的主要生产基地,主要原因是河网纵横,湖泊密布,该地区有水乡和鱼米之乡之称. 故选:C. 3.B 【解析】长江沿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大多依托于便利的河运条件. 故选:B. 4.B 【解析】长江沿江地带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互相协作,下游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是水能丰富. 故选:B. 5.D 【解析】长江沿江地带自然条件优越,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较温暖湿润,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尤其是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水运便利,是发展经济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解析】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之称.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河渠稠密、水田连片,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根据题意. 故选:C. 7.B 【解析】A.长江的上游河段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应发展水电业;故不符合题意. B.长江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可发展旅游业.故符合题意. C.长江下游地带江阔水深,适宜发展内河航运.故不符合题意. D.长江中游水量丰富,适宜发展淡水养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1)雨热同期;(2)梅雨;(3)造成水土流失现象;(4)长江.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 (1)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宜水稻的生长. (2)长江三角洲初夏常出现“梅雨”天气,此季节冷暖气团在此相遇,势均力敌,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 (3)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是耕地、林地、草地的比重减少,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大,这种变化会造成水土流失等现象. (4)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