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卷
110 31
[,]
1.2 体外预应力结构的优缺点4 5
体外预应力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因截面中只有体外力筋,很少或没有体内力筋,截面尺寸相应减小,尤其是腹板,故减轻了恒载.
2 )主要的施工工序较为简单,使浇注混凝土较方便,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3)体外预应力筋容易设置,使用期内容易检查和更换.
4 )体外力筋仅在锚固区和转向块与结构相连,摩阻损失明显减小.
体外预应力结构亦有缺陷:
1)体外力筋易损坏和着火,并因为承受着振动要限制其自由长度.
2 )转向块和锚固区因承受着巨大的纵、横向力因而特别笨重.
3)对于体外力筋,锚头失效则意味着预应力的丧失.
4 )体外力筋的实际偏心通常较小,极限状态下体外力筋的抗弯能力小于体内有粘结力筋.
5 )体外预应力结构在极限状态下可能因延性不足而产生没有预警的失效.
[,]
2 发展概况! 2 4
用体外力筋建造混凝土桥梁比用传统体内布筋建造混凝土桥梁要早 体外预应力的应用始于法国,
.
1928 年德国设计建造了主跨68 m 的体外力筋预应力混凝土桥,在到1950 年的这段时间内,欧洲各国虽然
建造了为数不少的体外力筋预应力混凝土桥,但由于未能很好解决预应力筋的防腐问题,致使这些桥梁的
维修、养护费用很高,从而阻碍了体外力筋预应力桥梁的发展. 1950 年后,体内布筋的技术发展起来.
世纪 年代,欧洲各国相继发现用体内布筋建造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由于对摩擦造成的钢筋预
20 70
应力损失及混凝土徐变、温度影响估计不足,桥梁破损严重,致使多数需要补强;而这时又多采用了体外力
筋补强技术,加之预应力钢筋的防腐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因此,体外力筋预应力桥梁技术又引起了
人们的重视,并在 年后获得了迅速发展 由于美国及法国的积极努力,建造了以 桥等为代表
1980 . Long Key
的一系列体外力筋桥梁. 在法国建设部高速道路局最近规划的新建桥梁中,体外力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桥就
占了一半 在日本, 年后建成了以东北新干线目川桥及四万十川桥为代表的体外力筋预应力混凝土
. 1985
桥梁.
当今,体外预应力可以灵活地应用于各种桥梁结构设计,并与各种传统的桥梁施工方法相结合,形成
了许多新颖高效的桥梁施工方法,如体外预应力预制节段(或现浇)桥逐跨施工工法、体外预应力悬臂施工
法、体外预应力节段顶推工法等,体外预应力与体内预应力混合使用也是现代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与施
工的一种常用方法,混合配置体内预应力和体外预应力,目的在于获得更好的结构延性和抗震性能,并改
善其结构的受力性能.
此外,体外预应力技术用于大跨度屋盖结构,使得结构受力明确,并能大幅度减轻结构自重;在结构维
修和结构加固,特别是在桥梁修复和加固工程中可获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3 结构特点
体外力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按其布筋方式可分为单纯型与混合型两类 单纯型即将全部预应力
.
筋布置在混凝土构件截面的外面;混合型将一部分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构件截面外面,而另一部分预应
力筋布置在体内. 体外结构的设计与应用和传统的体内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具有基本相同的共性,但由
于体外预应力的特点,产生了不同于体内预应力结构的特殊性.
[,]
3 . 1 力学特征5 6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一般采用简化的折线预应力束;体外预应力筋仅在锚固区域和折角块处与结
构相连结,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受力特性与无粘结预应力结构类似 在使用荷载状态下,可采用弹性分析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