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家化与美国宝洁比较分析报告
上海家化与美国宝洁比较分析报告第一章? 行业分析
第一节 宏观经济研究
目前,正值中国化妆品行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杂。
在护肤类产品销售中,膏霜、乳液等占主体地位,其次则是洗面用品和沐浴露。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批强势品牌脱颖而出,如玉兰油、大宝、高丝、欧珀莱、资生堂等。这些品牌分别在洗面奶、面霜、面膜市场崭露头角,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局。
随着联合利华、宝洁等已成功进入中国市场,跨国公司全球扩张战略计划的推进,以及我国直销法的出台,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国外护肤品企业进入我国市场。而未来中国护肤品、润肤品市场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消费者细分、产品功能诉求和渠道建设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护肤品市场规模平均以每年23.8%的速度增长。最大的增长幅度甚至达到了41%,预计到2010年,护肤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80-400亿元左右,与美容产品两分化妆品市场规模。
儿童高端护肤品将成为未来极有潜力的市场之一。而由于对自身的关爱度的增加,男性也将更加关注肌肤护理等相关产品。医学护肤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针对医生处方护肤品的各种优势,未来它势必会掀起护肤品的另一番热潮。
第二节 中国市场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化妆品行业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经营,全行业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的产业大军。国内亦涌现出一批以美加净、六神、大宝隆力奇等为代表的优秀民族化妆品品牌。
预计到2010年,化妆品市场的年销售额可达800亿元,年均递增为8.9%。2010年至2015年规划销售额达1100亿元,年均递增为6.22%。
中国的化妆品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因此国际化妆品巨头也正在加速拓展中国市场,本土品牌经受着来自外部的巨大冲击。在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中,外资或合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已接近80%,而国内化妆品生产只有通过中外合资,推出中低档产品才能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忧心的现实。
2007年7月1日,中国实施了《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说明国家对化妆品的管理法规越来越完善。尤其是对原料的管理更加严格,比如新规要求化妆品在选择和使用化工原料时更注重其纯度。因此开发新的高效、环保产品将是必然趋势。
2007年全国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化妆品零售额约达488亿元,比06年增加101.7亿元销售额,增长26.3%。2001年到2007年的化妆品销售环比平均增速达到20.71%。2009年1-4月,日化行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92.01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10.9%。同期日化全行业销售产值668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12.7%;产销率96.5%,增长1.6个百分点;出口的交货值44.83亿元,同比2008年下降13.5%。
据国家统计局记录,2007年欧泊莱以9.85%的综合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其次为欧莱雅和兰蔻,其后依次是玉兰油、雅诗兰黛、迪奥、资生堂、倩碧、香奈儿和碧欧泉。市场占有率排名因城市而异。最近几年成长最快的几个品牌:欧莱雅、希思黎、迪奥、雅诗兰黛、巴比波浪、百草集、家美乐、植村秀和姬芮。
目前,中国化妆品市场上高端产品全部被外资垄断,欧莱雅、拜尔斯道夫这些全球一线化妆、护肤品牌,主要坐拥中高端产品。外资要扩大市场份额,收购国内民族品牌公司是最快的捷径。未来几年外资进入中国化妆品市场还会加大,扩大到低端市场。
一、行业竞争激烈
随着市场的成熟与发展,日化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外资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如美国的宝洁、庄臣、雅芳、安利、强生、露华浓、高露洁、雅诗兰黛、吉利;英国的联合利华;德国的汉高、威娜、妮维雅;法国的欧莱雅;日本的资生堂、高丝、花王等,基本上都已在中国国土上投资建厂。据统计,国内外资化妆品企业已经达到703家,占总数的20%,销售额已经占有内地市场的60%。
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缺乏个性,营销手段单一,造成众多品牌共抢一块蛋糕的局面。
生产能力过剩:众多企业的加入及专业OEM厂家的出现使日化行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尤其是洗发产品,宝洁、丝宝、联合利华等行业巨头的争相降价,使日化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化。
二、消费潜力巨大
从国内外产业发展的趋势看,作为生活必需品,日化产业生命周期很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没有被替代或出现衰退的危险。
同时,中国人口众多,是全球未来增长潜力与规模最大的日化市场。2005年至2008年间,中国将成为世界四大化妆品生产和销售国之一。
三、营销职能下移
市场化的发展,产品日益同质化,企业竞争的核心从产业链上游转移到下游。目前流通领域的变化使总代理商的势力有所削弱,零售连锁业的崛起使很多厂家直接与其交易,缩短了渠道链条并降低了成本。很多厂家为了更进一步增加对市场竞争的掌控能力,要求商家做出更具体的市场竞争行动,例如促销、让利、理货等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