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课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案

教案设计 课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授课教师:陈梅 291 教材:人教版高中课本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了解马克思及恩格斯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把握文章的结构,重点掌握让步结构和关联词的运用 品味高度概括、准确、情理交融的语言 思想感情: 体味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深厚的战友情和友谊 二、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结构,重点掌握让步结构和关联词的运用 品味高度概括、准确、情理交融的语言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结构;恩格斯对马克思理性的评价与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的交融。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议论性悼词,也是一篇演讲词。恩格斯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个共产主义理论的开辟者,语言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对马克思一生的评价也是站在较为客观的角度上。因此,不管在结构上还是语言上,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把握都是有一定的困难的,需要教师引导和讲解尤其是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上。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媒体:多媒体 七、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同学们,这节课在进入课文之前啊,老师想先和大家讨论一个话题——友谊。有没有同学能和我们分享下她对友谊的感受或者看法? 一. 请学生谈论友谊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故事:了解背景故事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概况;感知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明确:每个同学对友谊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老师在这里有个小小的建议,不管是在今后的学习还生活中,希望遇到人和事,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在100多年前的西方有一对伟人的友谊曾成为世界佳话,他们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有没有同学知道他们之间的故事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插入作者背景故事:——ppt展示 马克思出生在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律师。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并于23岁时完成柏林大学学业。同年另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获得耶拿大学博士。毕业后担任莱茵报主编,后辞职。期间认识了恩格斯。 恩格斯出生一个资本家的家庭,父亲是工厂主。 1850年冬天,恩格斯为了能够在经济上给马克思以更多援助,又重新回做了整整二十年他极不愿做的“该死的生意”。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起草了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和恩格斯在德国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资本论》后两卷为恩格斯整理马克思的遗稿后出版恩格斯说:“马克思是和我相交 40 年的最好的、最亲密的朋友,他给我的教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马克思说:“我们之间存在的友谊是何等的珍贵!”恩格斯为了使马克思有可能从事革命,心甘情愿作出牺牲,从事自己最不愿干的“该死的生意”,马克思一家的生活。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杂乱。形容开阔的样子;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悟了一个道理辄: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不肯下工夫深入钻研歪曲事实,造谣毁谤,败坏人家的名誉。 主要有玷污,使某物不再纯洁的意思说人坏话,诋毁和破坏他人名誉。诽是背地议论,谤是公开 接下来,同学们上下桌相互讨论,找出体现文章结构的关键语句。 明确:不仅如此,这样两个发现,这样,因为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正因为这样等。形成板书:   开头(1)——追述   主体(2-8)——功绩、评价。   结尾(9)——哀悼 四.学生自由精读部分课文,感知语言的魅力 1.修辞:——生动,含蓄深沉 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并对它进行分析。可以上下桌讨论, 明确: A.第八自然段“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拂去”用了比喻,把敌人的诽谤和污蔑比作蛛丝。 提问:“拂”字换成“抹”字的话,哪儿个更好,为什么? 明确:“拂”字更好,拂字写出了动作的轻盈,体现出了马克思不在意的程度,表现出了马克思对敌人宽容的高尚人格。请学生做拂和抹的动作来体会两个动作的不同。 B.第一自然段用了讳饰和拈连 : 讳饰:委婉地将不便于表达或不愿意表达的事情说出来。这里把沉痛的感情用平静的口吻表达出来,比较委婉含蓄。 拈连(顺拈): 先用两个“安”字同意拈连,接着又用“睡着了”进行同词转意。此处的修辞手法既为下文做了铺垫,又准确地反映了期望马克思永远活着的心情。 知识迁移:——ppt展示 1.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 2.你别看我耳朵聋,我的心并不聋啊 ! 3.凤姐儿低了半日头,说道:“这个就没有法儿了。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氏道:“我也暗暗地叫人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且慢慢地办着罢。”(曹雪芹《红楼梦》) 4.春栓妈道:唉,我还告诉你哪,这两天街上风言风语,说小白鞋〈双身〉啦……(姜树茂《渔岛怒潮》) 2.新旧翻译的对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