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阳光自动跟踪系统研究
1绪论
1.1课题背景
1.1.1 当今世界的能源分析
当今世界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1],特别是随着石油和煤这两大能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寻找替代能源都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紧迫任务,就当前形势来看,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绿色能源,世界各国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争相发展太阳能技术,太阳能大规模利用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巨大而灼热的星球,中心温度高达约120万摄氏度,压力高达3.4×1016 Pa ,在那里时刻进行着核聚变反应,就像一颗颗巨大的氢弹在连续不断地爆炸,它所释放的总能量高达3.83×1020MW,其中仅有1/ (2.2×108) 到达地球大气层上面。在这些到达地球的能量中,30%被大气层反射回宇宙空间,23%被大气层吸收,只有47%即8.2×1010 MW能够到达地球表面。
太阳能除去数量巨大之外,还能长期供给,理论计算太阳还能维持数十亿年之久,并且太阳能随处都有,不需开采和运输,没有任何污染的清洁能源。这些都是它的独特之处,不过太阳能也有它的不足,它能量密度很低,只有1W/m2 ,并且受气候影响,这些又给太阳能的利用带来很大困难。
1.1.2太阳能的特点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它与常规能源相比有三大优点[2] :
第一,它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据估计,在过去漫长的11亿年中,太阳只消耗了它本身能量的2%,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第二,可以就地开发利用,不存在运输成本问题,尤其对交通不发达的农村、海岛和边远地区更具有利用的价值。
第三,太阳能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在开发和利用时,不会产生废弃物,也没有噪音,更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太阳能的利用有它的缺点:
第一,能流密度较低,日照较好的地面上1平方米的面积所接受的能量只有1瓦左右。往往需要相当大的采光集热面才能满足使用要求,从而使装置地面积大,用料多,成本增加。
第二,大气影响较大,给使用带来不少困难。
1.1.3我国太阳能资源
我国幅员广大,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据估算,我国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约kJ,全国各地太阳年辐射总量达335~837kJ/·a,中值为586kJ/·a。从全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来看,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南部、山西、陕西北部、河北、山东、辽宁、吉林西部、云南中部和西南部、广东东南部、福建东南部、海南岛东部和西部以及台湾省的西南部等广大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很大。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最大,那里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大气层薄而清洁,透明度好,纬度低,日照时间长。例如被人们称为“日光城”的拉萨市,1961年至1970年的平均值,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005.7h,相对日照为68%,年平均晴天为108.5天,阴天为98.8天,年平均云量为4.8,太阳总辐射为816KJ/·a,比全国其它省区和同 纬度的地区都高。全国以四川和贵州两省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小,其中尤以四川盆地为最,那里雨多、雾多,晴天较少。 例如素有“雾都”之称的成都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仅为1152.2h,相对日照为26%,年平均晴天为24.7天,阴天达244.6天,年平均云量高达8.4。其它地区的太阳年辐射总量居中。
图2-1地平坐标跟踪系统图
Fig. 2-1 The flat earth coordinate tracking system diagram
图2-2极轴坐标跟踪系统图
Fig.2-2 Polar coordinate tracking system diagram
跟踪太阳位置的变化可以使用多种参考坐标系,最为常用的走地平坐标系和极轴坐标系。如图2-1,图中0点为当地天球的球心,即观测者和传感器的位置,Z为天顶,Z′为天底,图2-2中的P为北天极,P′为南天极。卯酉圈与地平圈相交的东点为E,西点为W;子午圈与地平圈相交的南点为S,北点为N;G为太阳在天球上的瞬时位置。为了便于观察,将系统简化为两根轴,静止轴为jj′,运动轴为dd′,并假定两轴线互相垂直。图2-1为地平坐标跟踪系统,水平面为基本面,坐标为高度角(用圆弧GG′表示)和方位角(用圆弧SG′表示),在跟踪过程中,铅垂轴jj′相对于地平坐标系为静止状态,水平轴dd′则在水平面内绕铅垂轴转动。图2-2为极轴坐标跟踪系统,天文赤道面为基本面,坐标为时角(用圆弧S′G′表示)和赤纬(用圆弧GG′表示),跟踪过程中极轴jj′相对于极轴坐标系为静止状态,赤纬轴dd′则在赤道面(或其平行面)内绕极轴转动[10]。
因为在天球上的所有圆圈中,地平是在自然界中惟一能看到的在天空中被勾画出的圆。同时由于铅垂线所具体代表的垂线,以及由水准仪所定出的水平线是在几何坐标系中惟一能容易直接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