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ofBoneand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1年2月第4卷第1期 ChineseJournal JointSmgeryVoL4,Nn1。Feb2011
·经验交泣·
Ilizarov技术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
陈建文1秦泗河2
(1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国家康复医院,北京100176;2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矫形外科,北京100022)
摘要:Ilizarov应用其发明的环式骨外固定器,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及基础研究,发现稳定缓慢的牵伸可以激发活
体组织的生物合成及细胞增殖,最终形成了张力一应力法则。临床上可以治疗多种难治的疾病,涉及:骨科、口腔科、
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等等。在骨科主要应用于:四肢骨折、肢体延长、骨关节畸形矫正、骨不连、复杂的足踝畸形
矫治,等。应用Hizarov环式外固定器的主要技术原则包括:保持骨段的稳定固定;合理的框架结构及穿针布局;微创
的穿针技术;促进骨断端的愈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其他相关的技术原则包括:积极的术前准备;微创的截骨技术;
遵循牵拉组织再生的基本原则。就目前有关llizarov技术的应用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解决。
关键词:环式骨外固定器;llizarov技术;骨科问题;穿针技术
中图分类号:R682 文献标志码:B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llizarov发明环了骨断端的微动,不利于骨折的愈合。不稳定的固
式骨外固定器,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及基础研究, 定及不适当的骨段移动,损害了局部的微循环、影
发现稳定缓慢的牵伸可以激发活体组织的生物合成 响骨折的愈合,导致通过纤维软骨成骨。可靠的固
及细胞增殖,最终形成了张力一应力法则…。临床 定,早期的承重及积极的肌肉功能锻炼,可以增加
上主要应用于【I-3】:①经皮闭合治疗骨干及干骺端 局部的血液供应,缩短骨痂的形成和塑形过程。外
的骨折;②不需要组织移植,一期修复广泛的骨、 固定器是通过钢针固定于骨骼,决定固定稳定程度
神经、血管及软组织缺损;③功能及美容需要的骨 的关键依赖于:①钢针的数量;②两个钢针之间的
质增厚;④经皮一期治疗先天性及外伤后假关节; 角度;③固定钢环的直径、数量及钢环间的跨度;
⑤肢体延长或骨生长的阻滞;⑥骨与关节畸形的矫 ④固定结构的刚度;⑤骨的密度、形状及穿针部
正,以及马蹄足畸形的矫治;⑦关节挛缩症的治 位;⑥牵伸及压缩过程中,框架构型承担的不协调
疗;⑧关节成形;⑨经皮关节融合术;⑩骨囊肿及 受力;⑦相对于骨的纵轴,骨折及截骨处的形状和
骨坏死的治疗;⑩开放性骨缺损及骨不连的治疗; 水平;⑧附着于骨段的肌筋膜、韧带等软组织;⑨
⑩骨髓炎的治疗;@截肢肢体残端的延长;⑩下颌 肢体肌肉的强度。同时,固定的稳定程度,也取决
骨及其他骨的发育不良;⑩闭塞性脉管炎;⑩软骨 于对外固定器生物力学及矫正理念的理解。不恰当
发育不良及侏儒症的治疗。 的固定,不仅造成新骨的形成减少,而且还会引起
患者的不适,增加针道感染的几率。患者的疼痛限
1 主要技术原则‘¨】
制了肢体功能锻炼及关节活动,减少了肢体负重,
1.1稳定的固定 逐渐引起骨质疏松,使得外固定松动;外固定的松
保持骨段的稳定固定,一个稳定的框架既要确 动又更加妨碍了肢体功能锻炼,加重肢体的不适,
保骨折端合理的机械及生物环境,又要保持肢体的 并同步导致肢体的营养障碍,引起血循环不良、肢
负重锻炼及关节功能的恢复。过于坚强的固定限制 体肿胀、关节僵硬和骨质疏松的加重。
万方数据
Chinese VoL 201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