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专题.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农”问题专题

* 伊旗四中 胡冠楠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 三农问题一直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高频考点大多围绕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命题,这与中考命题中体现关注生活、关心国家大事的理念密切相关。 一、中国古代史中的“三农问题” 1.农业发展 ①农作物的推广和引进 农作物推广: 河姆渡原始居民——农耕,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半坡原始居民——粟,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农作物引进: 张骞通西域(西汉)——葡萄、石榴、苜蓿等作物 唐朝——胡椒、菠菜等 宋元——水稻、棉花 北宋——占城稻 明朝——玉米、甘薯 ——花生、马铃薯、菠萝 ——南瓜、芒果、向日葵、番茄 ——洋葱 ——胡萝卜 ——西瓜 小知识:同学们知道我们平常吃的蔬菜瓜果还有那些是古代引进回来的吗? 五代后晋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②生产工具的改进 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耒耜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西汉时期:耕犁、新型播种工具耧车; 东汉时期:冶铁工具水排 唐朝的农耕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南方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③水利工程的兴修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秦朝: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隋朝:公园605年,隋炀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全段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元朝:元世祖令人开凿两段新运河,会通河和通惠河,使粮船可以直通大都。 ④统治者是怎样重视农业的?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秦朝:秦统一六国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尺寸、升斗、斤两) 汉朝:减轻农民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颁布休养生息政策(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十五税一等),后形成文景之治 隋朝: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的粮食、布匹可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 唐朝: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赋税劳役,使得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唐玄宗期间修建四十多处水利工程,农耕技术也大有发展。(租庸调制和两税法) 元朝: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 拓展: 清朝时期 清朝时期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的制度 内容: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3.认识统治者为什么重视发展农业? ①农业发展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稳固其统治地位, 农业发展→安定民生→稳固地位 ②农业又使国家富强,实力雄厚 ③农业发展也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④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⑤经济重心南移 我国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自东汉以来,北方人为逃避战乱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再加上南方地区战乱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全,经过南北方人民辛勤劳动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苏湖成为全国著名粮仓,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并且在此期间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农业发展规律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③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生产技术 ④各族人民互相融合,共同劳动,互相学习,提产提技 ⑤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②统治阶级注意调整通知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二、近代中国“三农”问题的发展 1.近代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 ②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的一场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打出“扶清灭洋”口号。 ①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运动期间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2.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中的土地政策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三、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变革和成就 1.1950—1952年土地改革,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为新中国农业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实行了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的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