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城道中》课件
新城道中.其一苏 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掌握苏轼的生平、作品风格和创作背景,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把握诗歌主旨。 2、学习通过想象置身诗境,以求缘景明情——感受意境特点来把握诗歌的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疏通诗意,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教师批注部分学困生(预习案3题做的差的学生)课上补充苏轼的人生经历,来分析诗歌的主旨。 2、结合学生预习案的答题情况,安排部分同学讲解相关问题,教师加以补充,使学生明确“意象—意境—情感”的基本答题思路,把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诗人畅达的胸怀, 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之美的感悟能力。 学生在预习中反馈的问题: 1、首联奠定了全诗什么感情基调? 2、如何正确把握诗歌中的情感? 3、 尾联是否暗含了诗人想要“归隐田园”之意? 4、景物特点与意象特点如何区分表达? 5、景物的特点需要各自分析吗?(P13 2题)? 6、表达技巧与表达手法有何不同?如何区分? 写作背景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乌台诗案:人生分前后两个时期。 问:苏轼在杭州政绩可谓显著,那么这一段时间是不是他政治生涯的得意之时呢?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苏轼到杭州任职前的经历。 熙宁二年初,苏轼自故乡还朝任职。此时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相,推行新法。苏栻因有不同的政治思想,不断上书反对变法,结果受到排挤。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年方36岁的苏轼在这场政治争斗中落败,被迫请调杭州。 总结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人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这就是“知人论世。 我们在赏析诗歌的时候解读意象,揣摩情意,就是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新城道中(其一)》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大家自由诵读诗歌,看能不能找出表现作者这种感情的意象,并说说这些意象是怎样体现作者的喜悦之情的。 问1:首联写“东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作者出行时的心情怎样? 明确:首联的意思是:“东风”好像知道我打算到山里去似的,特地为我吹散阴霾,使得阴雨连绵的天气突然放晴了。首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知”字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把“东风”写成是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知己,为我进山创造条件,使“我”心想事成。出远门首先要看天色,既然天公作美,诗人出发时的心情自然就是愉悦的。 问2:二、三两联写了哪些景物?景物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明确:以“披絮帽(丝绵帽)”状山顶“晴云”的洁白柔软,以“挂铜钲”写树梢上“初日”的橙红圆润,以“含笑”比拟山野桃花的娇艳怒放,以“短”写山中人家竹篱的低矮古朴,以“自摇”写溪边绿柳的轻盈起舞,以“清”字写沙溪之水的清澈明净。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清新明丽、生机盎然的意境,表现了自己山行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 《新城道中(其一)》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大家自由诵读诗歌,看能不能找出表现作者这种感情的意象,并说说这些意象是怎样体现作者的喜悦之情的。 总结全诗:这首诗首先以“东风多情、雨声有意”写出行时的愉悦心情,随后诗人描写了山行途中的所见之景,出得门来,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岭上晴云”“树头初日”),穿山越岭,再往前行,一路上更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鲜艳的桃花,矮矮的竹篱,袅娜的垂柳,清澈的小溪,这些景物都带上了主观色彩(野桃会“含笑”点头,“溪柳”会摇摆起舞,好不快活自在!),充满着欢乐和生意,再加上那正在田地里忙于春耕的农民,有物有人,有动有静,有红有绿,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活泼、闲适、富有生机情趣的农家春景图。雨后的山村景色如此清新秀丽,使得诗人出发时的愉悦心情有增无减。而诗人想象中的“西崦人家”更是其乐无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间小憩.妇童饷耕;春种秋收,自食其力,不异桃源佳境!这些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作者当时快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研究拓展,学以致用。 请看屏幕上的三首《西江月》,大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以前学习的知识来判断哪一首是苏轼的作品。(投影) 西江月 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临分少伫已枨倀,此段不堪回想。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 西江月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曰四方来贺。 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