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裕固族地区多民族和平杂居与发展态势研究.pdfVIP

肃南裕固族地区多民族和平杂居与发展态势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肃南裕固族地区多民族和平杂居与发展态势研究 切 排 邓小珍 内容提要:裕固族是甘肃省境内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不到2万,主要聚居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自治乡。在这里,除了裕固族还居住着藏、蒙古、回、土、保安、东乡和汉等其他民 族,这些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半数以上,分散于全县各个区、乡。裕固族聚居的地区实际上是以裕固 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区,各个民族相互交错,互相依存。 关键词:肃南 裕固族地区 多民族 杂居 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30(2008)01—0076—06 作者简介:切排 (1968一)男,藏族,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教授,现在四川大学历史文 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甘肃兰州 730020);邓小珍 (1982一)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助教 (重庆 401520)。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裕固族曾有过各种族称,如,甘州回鹘、甘州辉和尔、沙洲回鹘、黄头回 纥、撒里畏吾、撒里畏兀儿、锡喇伟古尔、西喇古尔黄番、黄番、黄黄番、黑黄番、西喇古尔蒙 古、外吾子、藏族等(!)。裕固族现在的族称是1953年筹建肃南自治县时,根据裕固族的自称yugur 一 字的音译,经过本民族人民充分酝酿、讨论后形成的。 一 、 历史记载中的裕固族与其他民族和平杂居的状况 裕固族的先民,河西回鹘大致分布在以甘州 (今张掖)和凉州 (今武威)为中心的河西走廊 一 带。甘、凉作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及各种势力兵戎相见的地方,历来民 族成分较复杂,是众多民族融合杂居的地方。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日本知名学者前田正名在 《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一书中说:公元8世纪后半期至9世纪,“在甘州居住有吐蕃、吐谷浑、 回鹘、鹿角沙陀及汉人……凉州方面还居住有温 (浑)末首领”。“(正如斯坦因文书第6 342号所 示……)凉州聚集有诸胡,汉蕃杂居。汉人聚居于凉州城内外,维持着过去的传统习俗。”②虽然 从引句中不能明晰地看出当时河西回鹘与聚居在此的其他民族是否和平相处,但我们可以清楚地了 解到当时河西回鹘聚居地是多民族的大杂居区。从1036年河西回鹘破灭到蒙古大将速不台1226年 攻下沙洲回鹘、黄头回纥牧地,前后近两个世纪,是河西回鹘流离转徙、大为削弱的时期,直到史 书上出现撒里畏兀儿以前,河西走廊和祁连山一带很少有回鹘活动的记载③。 元代的撒里畏兀儿大约活动在青海西北、河西走廊西南草原地区。明朝初年,撒里畏兀儿活动 本文系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河西走廊多民族杂居态势与发展趋势研究”(05BMZ026)的阶段性研究 成果之一。 ① 吴永明:《裕固族族源初探》;薛文波:《裕固族历史初探》,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② [日]前田正名:《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陈俊谋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229页。 ③ 高自厚、贺红梅:《裕固族通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4页。 · 76· 肃南裕固族地区多民族和平杂居与发展态势研究 的区域与元代时相距不远,在 “甘州西南”、“肃州西南”、“东近罕东、北迩沙州、南接西番”④。 洪武年间,明朝中央政府为了加强边防,先后在撒里畏兀儿地区设置了军事性的卫所,安定、阿 端、曲先三卫,连同赤斤、罕东、哈密和罕东左卫合称关西七卫②。在撒里畏兀儿诸卫东北部活动 的赤斤卫和沙州卫主要是蒙古人;北部相临的罕东、罕东左卫首领为蒙古人,而部落中多为番人, 即藏族;而西部紧靠着的哈密卫,族人主要是畏兀尔人⑧。 明朝中叶,由于伊斯兰教势力的东侵,加上关外诸卫统治者之间互相撕杀,撒里畏兀儿等卫先 后东迁入关,被明朝政府安置在肃州 (今酒泉)附近及甘州的南山 (今祁连山一带)④。在长期动 乱、东迁的过程中,被共同的命运联合起来的撒里畏兀儿各部与赤斤等卫的蒙古部落加强了政治、 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他们共同抵御青海蒙古和番族的侵扰,在共同的生活、共同的地域条件和共 同的政治环境中,一个新的民族在明后期逐渐形成,其族源主要是由撒里畏兀儿部落和蒙古部落组 成,所以,不同的部落族源使这个新民族至今在语言上仍然差别很大。其中,西部裕固语,亦称 “尧乎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与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关系密切;而东部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