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指引(3.1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景观设计指引(3.12)

景观设计导则 景观设计遵循珠三角绿道网建设精神,在原有总体规划原则的基础上,依据东莞市的地方特色,对经过东莞段的2、3、5号线进行细化和外延,提出工程设计指导措施。 东莞2号线 2号线整体设计思路为东海岸山林休闲绿道。经东莞部分,北段展现水乡田园风光以及岭南农耕文化,南段展现郊野休闲山林风光。 设计中应充考虑现有景观,使之与周边农业园或名胜古迹等景点风格协调统一。其具体设计指引见表1 表1: 2号线东莞段景观设计指引 路段 设计主题 设计指引 广莞交界处——倒运海水道 麻涌水乡,郊野风情。 景观设计展现麻涌水乡城市风貌;利用滨河开放空间,开展休闲娱乐活动。 倒运海水道——飘香四季农业园 自然风采、活力水滨。 地处水滨生态区,生态环境优越,开展自行车畅游,感受自然魅力。 万江——五环路 水濂余脉,泽沛四方 利用水濂山城市绿肺效应,构筑联系市区与郊区山脉的绿色通道。设计应注意城市和山林过渡关系,加强绿化浆果类植物种植,加强生态建设。 五环路——莲花山 自然休闲,健康生活 绿道经过水濂山、莲花山,设计需尊重森林景观风貌,维护生态完整性。 利用市域绿道系统,展开登山,自行车,高尔夫等休闲活动,倡导自然健康生活方式。体现2号线山林休闲绿道的特色精神。 东莞3号线 3号线整体设计思路为文化休闲绿道,东莞段以农业休闲、文化休闲、滨水休闲为主要功能。其具体设计指引见表2 表2: 3号线东莞段景观设计指引 路段 设计主题 设计指引 麻涌——粤晖园 水乡风情,生态农场。 该段为东江河口,水网密布,拥有宽阔的自然田园风光。景观设计抓住其水乡田园风情,保留自然风光完整性,开展农业观光,水乡风情,自行车穿越,风光摄影等主题活动。 粤晖园——企石 古邑新赋,文化新洲。 此段沿东江河畔,连通粤晖园、东莞市中心、可园、袁崇焕公园等东莞重要历史文化区域,又处于老城区,周边环境条件复杂。景观设计上老城区部分需充分考虑老城区环境,保证历史风貌,都市区域需调动居民休闲娱乐,既表现东莞古老的一面,又展现其充满现代活力的一面,景观沿江滨延伸,展开徒步探索、餐饮娱乐,文化摄影、自行车越野等主题活动。 东莞5号线 5号线整体设计以深莞惠生态休闲绿道为特色。东莞段需充分体现体山林风光和园区建设风貌,体现东莞山水城市空间格局,规划设计中要做到显山露水,借山用水的手法。其具体设计指引见表3 表3: 5号线东莞段景观设计指引 路段 设计主题 设计指引 东江——生态园大道延长段 生态文明,科学发展。 该段主要经过东莞生态园园区,景观设计利用生态园水系,展现生态主题,发展生态观光,生态旅游,科普教育,泛舟游览等活动。 生态园大道——松山湖 现代生活,阳光之城。 该段为生态园与松山湖的连接段,将成为东莞新的活力社区。景观设计流畅现代,体现现代城市风光,建设自行车道,推崇健康生活方式。设计活动包括健身,酒吧,购物等。 松山湖——大屏障森林公园 林荫览胜,生态养身。 该段森林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多样,且已有部分建成自行车道,景观新建需保护周边生态资源,利用乡土植物及生态性铺装,维护已有生境。同时开展登山、自行车赛、垂钓、摄影等活动,成为城市居民生态休闲后花园。 植物设计导则 植物种植设计应在充分利用原有植物的基础上进行,新增植物应与原有植物相协调,新旧植物形成一个植物群落,植物群落要做到风格协调,生态稳定,景观优美。 新增植物选种原则 多样性原则 植物配置应体现植物的多样性,注意乔、灌、草结合,高中低充分利用空间,营造复层结构的植物群落,避免单一品种、单一层次的成片种植。 在有条件,绿化带较宽的路段,应选择多树种、多花色植物进行配置,以增加植物层次和色彩,营造丰富的景观空间。 建议都市型绿道每公顷绿地应有20种以上植物,郊野型绿道每公顷绿地应有40种以上植物,生态型绿道每公顷绿地应有60种以上植物。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植物选择应根据绿道所经区域的土壤、水文和小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分别在都市型、郊野型和生态型等路段选择适生植物。 尽量选择本土树种,以保证绿道景观与本土植物景观的协调统一和植物的健壮生长。如莞香、樟树、白玉兰、芒果、秋枫、石栗等。 协调统一原则 每条绿道的植物种植风格应协调、统一,能反映省网和市网的主题特点; 多用本土树种以及利用率较高的树种,使植物景观与本土景观相融合,与区域城市景观风格相协调。 安全性原则 慢行道旁种植的乔木宜选用高大荫浓的种类,增加遮荫效果,提高舒适性,乔木的枝下高应大于2.2m,以方便通行。 严禁在慢行道旁人可触摸到的区域种植危及游人生命安全或导致过敏反应的有毒植物; 严禁在慢行道旁人可触摸到的区域选用枝叶有硬刺或枝叶形状呈尖硬剑状、刺状的植物。 避免长距离(>50米)连续种植有异味、刺激性气味或有导致人体过敏反应的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