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章欣赏1

追寻理想课堂 享受幸福教育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理想课堂构建的几点思考 史南城 尊敬的各位研修同仁: 大家好! 很高兴和各位同仁一起探讨关于品德与社会这个学科的教学问题。对于参加研修的各位老师而言,构建理想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是大家不懈追求的美好境界,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追寻理想课堂 享受教育幸福——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理想课堂构建的几点思考》,主要交流三个问题: 一、课堂是什么? 二、理想课堂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三、如何构建品德与社会学科理想课堂? 一、课堂是什么? 广义的课堂是指进行各种教育活动的场所,比如教室、办公室、运动场、舞蹈房、车间、营业厅、农场、风景点、军训基地等。狭义的课堂多指学校的教室,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场所。 对课堂的理解是多元的,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审视课堂就会有不同的结论。在互联网上检索课堂的概念,说法有几十种,主要有: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阵地;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空间;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精神家园;课堂是学生的实践和体验空间;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是师生相处,交流和互动的空间;课堂是师生心灵交流、思想交融的平台…… 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在《课改新课型》一书中把课堂归结为“四不是”“四应是”,多角度、深层次地为我们描绘了课堂的本质。 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应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 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 2、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应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教育者不能把学生看作是无知无能的被动的受体,看作是只能接受教师指令的工具,而要认识到学生是有着独特个性、鲜活生命的个体,学生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有自己的知识经验,有自己的成长背景,教师所要做的不是强制灌输知识,而是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内而外的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3、课堂不只是传输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学生需要透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会学习,学会主动地汲取知识,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4、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应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充分发挥教师自己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课堂上才能显现真正的活力。 那么,品德课堂是什么呢?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使之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品德和社会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品德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堂应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要通过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的在课堂上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把教学过程活动化,灵活多样地选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利用学生周围的人,学生身边的事物都这些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指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健康地成长,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与人相处。而不是强调知识的灌输。学生只有作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才能从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个人的发展,构建起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修炼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人格。 因此,套用郑金洲教授的四句话来概括:品德课堂应该是师生密切交流、参与活动的平台,是引导学生品格情感健康成长的圣地,是带领学生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试验田,是展示教师人格魅力、教育艺术,净化学生心灵、升华学生情感的伊甸园。 二、理想课堂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从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来说,理想的课堂教学不仅要致力于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实现,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不仅要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转变,更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要使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更要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对话者。理想的课堂教学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