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讲 演示文稿
第3讲 青年反抗者——巴金 一、生平及创作道路 1904年11月25日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大家庭,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他与大哥尧枚、三哥尧林一起,开始大量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逐步接受反帝反封建、科学民主等进步思想。 1928.8在法国完成第一部小说《灭亡》,第一次署名巴金。 1931年完成了长篇小说代表作《家》,它以《激流》为名在上海《时报》连载,轰动了整个文坛,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1933.5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家》的单行本。这是他“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 1931—1933年间,完成了另一部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 1936.9与当时在上海爱国女中读高中的萧珊相识。1938.10广州沦陷后,与萧珊等辗转到桂林。1944.5,经过8年的恋爱,巴金与萧珊在贵阳花溪结婚。 抗战期间,完成了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的另两部《春》、《秋》以及中篇小说《萌芽》、《火》、《憩园》、《第四病室》等,还有多部短篇小说集。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 1952.3—10,随全国文联“朝鲜战地访问团”赴朝鲜。1953.8—12,第二次赴朝鲜。1961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团圆》,后来被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 1981年呼吁创建“中国现代文学馆”,称“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他一生的最后一项工作。 1985.3.26,经过几年的筹备,“中国现代文学馆”在北京西郊万寿寺正式开馆,巴金出席开馆典礼,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名誉馆长发表讲话。 1986.8,完成了5集42万字的《随想录》,香港三联书店、北京三联书店先后出版。 2000.5.23,“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2001年11月,“中国现代文学馆”为庆贺巴金先生98寿辰,举办了“把心交给读者——巴金作品朗诵音乐会”和《走近巴金》大型图片展。 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 二、《激流三部曲》之一 ——《家》 巴金以家庭为主要题材的文学创作,一是体现了作家自身人生经历与文学作品的高度融合,描写了作家个人与家庭的密切关系;二是体现了文学作品与时代社会的高度融合,描写了家庭与整个社会的密切关系。 对这种双重关系的深刻揭示,是巴金作品的独特意义与追求。 1.“忍耐者”高觉新 他性格中与善良本性分不开的是怯懦,这个性格不仅注定了他人生的被动,也注定了他终究“躲”不过各种灾难和厄运。 在《家》中,觉新的形象是最具有悲剧内涵的。 对于觉新,作者是抱着又爱又有所批判的情感。 2.“叛逆者”高觉慧 觉慧是个受“五四”新思潮影响的年轻人,在家庭中最早觉醒。 热情、叛逆的觉慧是“五四”一代激进青年的典型,是一个寄寓着巴金理想主义激情的形象,在他的身上涌动着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青春的热情、纯朴,真挚的爱,强烈的憎恨(憎恨一切违背人道、戕害人性的道德、礼教和习俗)。 觉慧是巴金人格与情绪的化身,他的真诚、幼稚、单纯,都投射着巴金自我的影子。 三、“讲真话的大书”——《随想录》 这是一位进入耄耋之年的老人,一笔一笔地写给所有中国人的一份沉重的“遗书”。 这些收入《随想录》的文章抒真情、说真话、破愚蒙、启民智。比较起来,巴金的《随想录》也许不如鲁迅的杂文那样尖锐、有力,但是却像它一样真诚、一样热情、一样勇敢。 1.《随想录》是一首悼亡的安魂曲。 “情往会悲,文来引泣”(《文心雕龙·哀吊》) 2.《随想录》是一部勇于自省的忏悔录。 像鲁迅一样,巴金也勇于“严格地解剖自己”——他没有仅仅把自己当做受害者,而是把自己当做被审视的对象,当做潜在的甚至事实上的“合谋者”。 3.《随想录》更是一部“述往事,思来者”的忧患之作。 在巴金看来,“文革”不只是哪一个人的灾难,也不只是中华民族的灾难,而是全人类共同的灾难。 从1978年12月到1986年8月,巴金耗费了八年的时间,战胜了病痛、衰老、谣言以及种种干扰,写成了150篇共计42万字的巨著。 《随想录》共分五卷:《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和《无题集》。 文艺界评论它是一部“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 思考与研讨 1.在小说《家》中,作为“叛逆者形象”的觉慧、“忍耐着形象”的觉新具有怎样的典型意义? 2.通读巴金《随想录》,思考并回答:“文革”为什么会发生?我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谁应该为这一切负责?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和灾难重演? 3.巴金在《随想录》中明确地提出,没有“独立思考”、“探索精神”的人跟机器人一样没有真正的生命力,而只有坚持“独立思考”的人才有资格享受自己的人生。对此,你是如何理解和感悟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