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用:长亭送别.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用:长亭送别

作者简介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 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 作者与作品 王实甫一生共创作了14部杂剧,除《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四丞相歌舞丽春堂》留有全本外,还有《苏小卿月夜贩茶船》、《韩彩云丝竹芙蓉亭》各一折。他的代表作《西厢记》,在戏剧结构、矛盾冲突、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元杂剧的一个高峰,成为最具舞台生命力的一部佳作。《西厢记》所表达的“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格式,长达五本21折,不因篇幅限制而造成剧情简单化和模式化的缺点。这一形式上的大胆革新,对后来的戏剧创作起到了引领作用。 一、内容梗概,体会故事之美 通读课文 用心体会 艺术之美 以情衬景 借景言情 情景交融 三 品味赏析 通过整体感知课文,我们看看女主人公在别离的感伤情景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体会曲词中反映的莺莺心理活动,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反封建的社会意义。 恨,念,怕 四、拓展延伸 悲· 恨 ·离别—— 自古是墨客笔下文思的源泉。 一首送别诗,触动多少人的心弦。感受离愁的断肠之悲。理解不同时空下,人情之绝唱。 送 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临别叮嘱 曲终人散,只剩他俩和红娘,莺莺和张生终于可以互诉私情,试想,你就是莺莺或张生,你会对他或她说些什么? 《西厢记》的创作主题 《西厢记》结尾曲词:“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该剧的点睛之笔。传统的封建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金钱权势是婚姻的基础,父母作主是婚姻的缔结方式。而此剧 强调婚姻的基础是“有情的”,而不是“有钱的”、“有权的”,而 “有情”只能由婚姻双方的当事人才能完成,这样,就将婚姻的决定权从局外人手里夺回到当事人的手里,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婚姻的色彩。 《西厢记》所宣扬的爱情、婚姻上的进步观点,显然是与理 学的道德教条相对立的。但《西厢记》以大团圆为结局,它 最后描写张生考中状元,终于迁就了老夫人的招婿原则。这 种剧情处理同弥漫在全剧的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是不协调的。 但杂剧中的大团圆结局也还受到当时演出上的其他因素的制 约,王实甫也未能免俗。或许在当时观众看来,王实甫已为他剧中的痴男怨女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 * 元 · 王实甫 长亭送别 2012年12月3日 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和前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相遇,彼此一见倾心。为了能与莺莺亲近,他寓居于普救寺的西厢房。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莺莺。老夫人当众宣布:谁能退贼兵,就把女儿莺莺嫁给谁。张珙挺身而出,写信请好友白马将军杜确来营救。杜将军杀退孙飞虎,老夫人却违约赖婚。张珙因失望而病倒。莺莺在侍女红娘的 帮助下,毅然与他私下结为夫妻。夫人得知后大怒,却无计可施,被迫许嫁,但须张珙应试得官才能成亲。最后,张珙中了状元,与莺莺正式结婚。 二、 把握剧情,分析文章的情节结构: 全折(送别场面)按时间顺序进行: 赴亭惜别 第一部分 把酒饯别 临别叮嘱 残照离别 前暮似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 两情缱绻,充满了别离的哀伤和凄美 体会三个场面的情境之美: (一)送别途中 [端正好]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征?所写的环境起到什么作用? 意象: 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 特征: 一句一景,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 作用: 借凄凉的暮秋景象写莺莺的离愁别恨。感伤悲凉。 提问:“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你认为哪几个字用的好? “染”用得好!枫林红本是自然现象,在充满着离愁别绪的莺莺眼里,尽是离人的斑斑血泪。 “泪”字,这段曲词句句是景,只一“泪”字是情。只一“泪”字, ,就使全篇景物都闪耀出别离的泪光,它们都成了传情之物 “醉”也用的好!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借景言情,情景交融) 提问:这首曲子化用了谁的词?有何作用?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醉。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以绮丽开阔之景写浓挚深长之情 ) 作用:化用诗词加深了意境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