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之和声风格与技法研究.pdfVIP

20世纪50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之和声风格与技法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50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之和声风格与技法研究.pdf

中国音乐学(季刊)2011年第1期 MUSICOLOGYINCHINA 口王 晔 WANGYe 20世纪50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 音乐创作之和声风格与技法研究 onthe andSl【iUof inM吣ic of Study Style Harmony Composition AbroadiIlSovietUIlioninthe1950s StudyiIlg 摘要: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昊祖强、杜鸣心、朱践耳、瞿维、邹鲁、美丽其格等六人在中央政 府的组织安排下,赴前苏联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学习。他们在苏联学习的成果与经验 对我国的作曲教学模式、作曲技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这六位作曲家在苏留学期间的音 乐创作进行分析与研究,凸现他们学习时期对音乐创作中和声风格与技法的追求与实践。 关键词:五十年代;留苏作曲家;习作;和声风格 中图分类号:J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一0042(2011)01—0135一05 前言 家米哈依尔·楚拉基(MMx痂I聊aKH)。朱践耳、瞿 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大规模派遣留苏学维、邹鲁在1955年8月赴苏,同时师从著名作曲家 生的阶段,也是留学成效最显著的阶段。 谢尔盖·巴拉萨年(C印r啦Ba腮caH且H)。美丽其格是 从1951年至1959年间,中央政府共计派出最后一位留学生,于1956年8月赴苏,师从著舍巴 了77人留学苏联学习艺术①,其中学习作曲专业林(Ⅲe6aJIHH)。 留学期间,他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尝 的有吴祖强(1927一)、杜鸣心(1928一)、朱践耳 (1922一)、瞿维(1917—2002)、邹鲁(1927—试创作各种音乐体裁与形式,创作领域逐渐扩大, 1972)、美丽其格(1928一)等6人。他们通过严格 收稿日期:2010一07—22 的专业考试以及政治审查,并在北京俄专留苏预 作者简介:王晔(1974一),女。在读博士、哈尔滨师 备部进行了近一年的俄语培训学习后,赴前苏联 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学 1 1953年8月国家在第三批留苏学生中首次派 习。吴祖强在1953年8月作为第一位留学生,赴 出8位艺术专业留学生,其中音乐专业留学生为吴祖 苏学习,1跟随前苏联著名作曲家叶甫根尼·奥希 强、李德伦、郭淑珍等3人。国家没有在1951年、 1952年8月分别派出的第二_、二批留苏学生中设置艺 波维奇·麦斯涅尔(EBreHH盘OcHⅡoB婀M掳cH印 )学习作曲。次年8月杜鸣心赴苏,师从著名作曲 术专业。 ·136·中国音乐学(季刊)2011年第1期 涉及了几乎全部音乐体裁与形式。艺术歌曲:吴 曲家为创作出中国风格的音乐作品,首先在音乐主 祖强《燕子》(1953);杜鸣心《一个黑人姑娘在歌题的创作中大量运用民族调式与民间素材,使各种 唱》(1955);美丽其格《小黄膘马》(1956)。器乐独题材的音乐主题都表现出了鲜明的风格特征。 奏作品:吴祖强钢琴《主题与变奏曲》(1954);杜 (一)以民歌为基础的引用型调式风格主题 鸣心钢琴《练习曲》(1955)与《变奏曲》(1956);朱留苏作曲家在学习期间所创作的作品中,有不 践耳钢琴《序曲两首》(1955)、《主题与变奏曲》少音乐的主题直接引用了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 (1956)、《钢琴叙事诗“思凡”》(1958)以及双簧管的民歌素材。例如,朱践耳钢琴《主题与变奏曲》的 独奏曲《春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