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课件)近代中国第二讲.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轮课件)近代中国第二讲

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 【参考答案】 (2)同: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异:康有为主张渐进改革;谭嗣同提出废君权、倡民权的激进主张。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用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总结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C.评价洋务派的活动 D.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解析】B项与题干信息不符;C、D项是表象不是根本意图;题干信息:梁启超和《变法通议》;“日本人……讲究官制”,A项符合题干两方面信息。答案A。 考点 高 频 【例1】 (2011·安徽)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解析】 C。“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体现中体西用的特点,属于洋务派的言论,排除A。“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强调中西文化之间只是性质而非程度的差异,观点不属于维新派,可排除B。“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属于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的民主与科学(舟车之有两轮),排除D。“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出自严复的言论,严复认为学习西方文化必须破除“中体西用”论设置的樊篱,以全方位的姿态吸取西方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因素,符合维新派即重视学习西方技术,也重视学习西方制度的观点。答案C。 【方法技巧点拨】 如何做材料型选择题 一要认真阅读材料。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型选择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 二要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 三要对材料来源及作者进行分析。明确作者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然后准确地作出判断。 维新派与洋务派主张 易混易错分析:对于两派的主张及实质,在做材料型选择题时易张冠李戴。 辨析:维新派与洋务派虽然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主张明显不同。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两者主张不同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易混易错点 【例2】下面是关于洋务派的评价,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的观点是 A.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 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C.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 D.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解析】 C项的观点是反对洋务运动,反对机器生产,而维新派是主张发展机器生产的。答案C。 【方法技巧点拨】如何做逆向选择题 (1)概念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对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2)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3)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正误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4)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例3】对下图漫画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