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伏寒_52909.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天伏寒_52909

“先天伏寒”临床运用举隅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论述了肾中的精气盛衰在人体生长壮老已的变化,其中二七、二八肾气盛,天癸至,五七、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七、七八肾气衰,天癸竭是人体生长壮老已过程中的转折点,黄老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发现临床一部分患者具有特征性的病史规律,即:女患者从月经来潮(14岁左右)即有痛经,足凉或手足凉;男患者从二八(即16岁左右)出现足凉或手足凉,少腹疼痛或遗尿;至35岁(女)或40岁(男)前,即出现胃疼、胃胀、纳呆、恶冷食或泛酸、嗳气;至49岁(女)或64岁(男)后即出现各种不同疾病的表现。其发病规律与《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论述生、长、壮、老、已过程中女子以七为基数,男子以八为基数规律性变化的时间点相吻合。在整个病史回顾过程中,足凉或手足凉伴随疾病发展的始终。此类患者虽表现为不同的疾病形式,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胃炎、胃溃疡、肝炎、肿瘤、妇科病、皮肤病、虚劳病等,但存在同样的病史规律及寒热错杂证的疾病特点,不同于单纯的阳虚证,黄老创新提出“男女媾精,阳气不足,寒伏于内”的病因学假说,概括此类证候为先天伏寒证。 先天伏寒证候的特征性症状如下:主症:手足凉、疲乏、善太息、口干、心烦易怒;次症:心悸,气短,背痛,胃痛或胀,胁肋胀痛,恶冷喜热食,纳差,失眠;舌脉:舌淡隐青,苔薄白,脉沉弦细或细涩。在“先天伏寒”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存在着“动态时空”的变化特征。根据“男女媾精,阳气不足,寒伏于内”的假说,先天伏寒虽然一直伏藏于患者体内,但由于在二七、二八之前的阶段阳气生发,生机蓬勃,肾中精气不断充盈,故寒邪伏而未发。随着二七、二八天癸、天壬至,始出现足凉或手足凉的症状,女患者可出现痛经;男患者可出现少腹疼痛或遗尿,痛经和少腹疼痛或遗尿就是“外虚”的症状和体征,而足凉或手足凉这一“内实”症状和体征则隐藏在“外虚”的症状和体征之中,未能引起充分的重视。在之后的漫长病理过程中,因阴寒伏于下,寒邪逐渐损伤阳气,脾肾气(阳)虚,阴乘阳位,寒邪逼迫虚阳上越,阳不归阴,离在坎上,少火变成壮火,成阴火上冲之势,火在土上而阴盛于下,出现足凉或手足凉,口干、心烦等上热下寒的症状。同时由于动态时空中患者性格、经济状况、文化教育、外界环境、社会因素的影响,肝气郁滞,气机不利而出现善太息、胁肋胀痛等症状。这些“内实”症状和体征隐藏在五七、五八时出现的后天之本失于濡养温化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中,即胃痛、胃胀、恶冷喜热食等。在七七、八八时因内在证候的不断发展和不同外界因素影响的共同作用下,出现冠心病等各种疾病的特异性症状,会使得“外虚”症状和体征变得更为复杂。因此在临证中,如果没有抓住“先天伏寒证”的“内实”要素,仅仅看到疾病特异性表现的“外虚”要素,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先天伏寒为病,其病理表现为病位深,病程长,不易察觉,难于治愈,且具有反复发作、正气多虚、脏腑多损等特点。另外邪存于虚处,气滞、痰浊、血瘀、水肿等后天伏邪逐渐产生,形成同一疾病共性的不同个性。这些动态时空的变化特点使得临床症状错综复杂,不同于单纯的阳虚,而是表现为气(阳)虚气滞、寒热错杂的证候,或可兼见痰、瘀等证。因此在治疗上,其一,以养阳益气为首要任务;其二,还要应用辛开苦降之法,引阳归阴,亦即反佐法,使离火降于坎下,壮火回归少火,恢复少火生气的生理状态。其三,疏肝理气法要贯彻治疗的始终,最后在临证时针对具体的兼见证候给予相应的祛痰、化瘀、利水之法。 针对先天伏寒为病,黄老拟定补阳益气、辛开苦降、疏肝理气、平和阴阳的治疗大法,自拟稳心2号方。当归30g,知母10g,黄柏10g,仙灵脾10g,仙茅10g,巴戟天10g,砂仁10g,清夏7.5g,枳壳10g,青皮10g,黄芪30g,二术各15g。水煎取汁300ml,日2次,早晚分服。方中仙灵脾、仙茅、巴戟天补养肾阳,黄芪、白术补益中气,清夏、砂仁辛开,质降而醒脾纳气,知母、黄柏苦降(反佐法—引阳归阴)并有滋阴之效,枳壳、青皮调整气机,疏肝理气。全方在补气补阳的基础上,辛开苦降,调整阴阳,平调寒热。使阴阳调和而诸证自愈。 1.先天伏寒亚健康 刘某,女,30岁,2013年10月8日初诊。 主诉:胸闷,心悸8年,加重2月。 现病史:该患自诉8年前因情绪低落,出现胸闷,心悸,曾就诊于本院,口服中药治疗后好转。2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为求诊治来我门诊。现偶胸部憋闷刺痛,心悸,乏力,口干,善太息,心烦易怒,怕冷,手足凉四季如此,手足心出冷汗,头晕,纳呆,胃胀,反酸,烧心,食冷后胃痛,小腹凉,眠差,二便调。舌淡隐青,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弦细。17岁月经来潮,痛经。查血压:110/80mmHg,各项理化检查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虚劳 西医诊断:亚健康 辨证:先天伏寒 治则:补阳益气,辛开苦降,疏肝理气,平和阴阳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