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煤作用系统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聚煤作用系统分析

第一章 绪 论 煤炭聚积规律的研究是煤田地质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煤炭资源预测的重要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沉积学和盆地分析理论的发展,在煤系沉积古地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尤其是近几年层序地层理论的应用,进一步揭示了泥炭和煤的成因,提高了聚煤规律的研究程度。本书在吸收各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新的视角,研究泥炭和煤的形成机理,从而对我国富煤带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讨论,为煤炭资源预测提供依据,为煤田地质学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第一节 聚煤期、聚煤阶段的划分和聚煤盆地分布 在我国,聚煤作用从震旦纪到第四纪均有发生。中晚泥盆世前,主要为低等植物菌藻类形成的石煤,随着高等植物的出现,才逐渐有重要煤系形成。煤的聚积受到古植物、古地理、古构造和古气候系统控制,从而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和阶段性。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及第三纪是我国的八个主要聚煤期,与全球的主要聚煤期具有一致性,其中重要聚煤期为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根据聚煤作用的特点和演化,可划分为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聚煤阶段。 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聚煤作用、聚煤强度具有显著差异(图1—1—1),并且它们与全球海平面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聚煤作用总体发生在全球海平面下降期。 晚古生代聚煤盆地为华北、华南、北祁连一走廊和柴达木北缘盆地,以发育在克拉通之上的大型陆表海盆地聚煤作用最佳。早石炭世含煤岩系主要分布在滇湘赣、唐北一昌都盆地;晚石炭世主要分布于华北、北祁连一走廊、柴达木北缘盆地;早二叠世煤系形成于华北盆地和华南盆地的东南部;晚二叠世聚煤作用广泛发生在华南盆地的扬子地台区、桂湘赣裂陷区和华北盆地的南华北区。 印支运动是聚煤作用的转折期。印支运动以后,海水从我国大部分地区退出,聚煤盆地以内陆湖盆充填为主。早中三叠世普遍无聚煤作用;晚三叠世在华南川滇盆地、湘赣粤盆地形成聚煤区;早中侏罗世是我国最主要聚煤期,聚煤盆地广布于西北和华北地区,以大型湖盆和小型湖盆群并存为特征,以狼山、贺兰山、龙门山一线为界,东部盆地沿北东向展布,西部盆地沿北西向展布;早白垩世在我国东北地区形成以断陷盆地为主的聚煤盆地群。 新生代聚煤盆地主要沿太平洋西岸和新特提斯分布。老第三纪东北、广西盆地群,新第三纪云南、台湾等地盆地(群)聚积了较为重要的煤炭资源。 图1—1—1 中国聚煤作用演化图 (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据Vail等,1977) 第二节 聚煤作用区划 为了阐明不同时期的古地理格局与聚煤作用的关系,根据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和聚煤作用,提出了聚煤域、聚煤盆地两级聚煤区划。 聚煤域 是指一定聚煤期同一古气候带内所发生的沉积聚煤作用的区域。这一区域是依据古气候带界线、古板块对接带或洋壳以及聚煤特征的一致性综合确定的。晚古生代以古特提斯洋、古秦岭洋(古特提斯洋北支)和古蒙古洋为界,可划分为冈瓦纳、塔里木一华南、华北、西伯利亚四个聚煤域;中生代以古昆仑山一古秦岭一古大别山和古阴山为界。可划分为华南、西北一华北、东北聚煤域;第三纪为西环太平洋一新特提斯聚煤域。 聚煤域是不同时期反映聚煤作用的一级聚煤单元。板块在不断的运移、对接、演化.古气候随之变迁,聚煤域也发生不断的变化,它是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不同演化阶段相应的产物。 聚煤盆地 是指发生聚煤作用的沉积盆地,就其原型而言的,它既是一种构造形式,又是一种沉积实体,可通过古地理、古水流分析、控盆构造等研究予以恢复(陈焕疆,1985)。它可以包括很多煤田或煤产地,是在聚煤域内划分的聚煤规律研究的基本单元。 第三节 关于层序地层研究 层序地层学是当今地质学研究的焦点和学科生长点,它通过对不同级别不整合面和与之相对应的整合面的识别和研究,划分不同等级的层序地层单元,建立盆地等时地层格架,将沉积体系放在等时地层格架中进行研究。李思田等(1992)将层序地层理论运用于鄂尔多斯盆地北缘中生代含煤地层的研究,提出了一整套陆相层序地层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近几年来,聚煤盆地层序地层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尚冠雄、程宝洲等(1997),王双明等(1996),李文恒、龚绍礼等(1998)应用层序地层理论,分别对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华南二叠纪聚煤盆地进行了含煤岩系的层序地层研究,将聚煤古地理和聚煤作用放在层序地层格架中进行研究,大大提高了聚煤规律的研究程度。龚绍礼、程爱国等(1999)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了中国不同类型聚煤盆地的层序地层特征和层序地层模式,尤其在层序地层与聚煤规律、含煤地层对比的关系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鉴于本次工作的目的和工作重点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