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杨 什么是最佳术后镇痛.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徐杨 什么是最佳术后镇痛

千万别漏接 接头处不宜连接过紧 电子泵记得打开开关 曲马多其作用广,作为目前唯一一种中枢性镇痛药,对急慢性疼痛有效。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在抗寒战、止咳方面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在国内,成瘾医学专家于2006年8月因发现青少年滥用曲马多成瘾并率先接受了包括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曲马多成瘾事件的集中报道,最后引发很大社会关注,导致2008年1月1日国家将曲马多列为精神药品进行管理。 氯诺昔康是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作用最强的NSAIDs药物,半衰期为3~5小时,为COX-2抑制剂。 双重作用: 在外周起到解热镇痛作用。 在中枢神经系统,氯诺昔康能抑制脊髓内伤害性刺激,激活内源性吗啡的传导,发挥中枢性镇痛作用。 其镇痛作用有“封顶效应”,对于术后患者急性疼痛单独应用不能缓解,需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 我们为什么要术后镇痛???在我刚做麻醉医生的时候 我单纯的认为术后镇痛就是减少患者手术以后的疼痛,让病人能舒服一些 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很片面的。术后疼痛会对患者机体生理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有的甚至能应该患者的预后。 * 因为硬膜外镇痛在早期已经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委员会认为再让对照组的患者接受传统镇痛不符合伦理。 * * 患者感到独立而且可以自己控制药物剂量 减少人力成本 * 当我们找到COX2抑制剂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欣喜若款时,负面的报道出现了 因此COX2抑制剂与其他的NSAIDS相比镇痛效果更好,也能减少血小板抑制、胃肠道功能损害及肾功能损害,但同时会增加易感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风险。 * 导致患者产生高代谢状态 这点 我们六院麻醉科在江主任和王的领导下 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是临床上应该绝对避免的情况 从询证学角度来了解它们的优缺点 常用配伍方法 其它几个参数都是防止患者自控镇痛时给药过多或过少,使镇痛药物的血浆浓度维持恒定,达到稳定的镇痛效果 接下来 我们再深入了解下N的镇痛机制 简单的说 激动COX1受体可以起到一种机体保护作用 而COX2受体起到机体伤害作用 这是我们选择N作为术后镇痛药的主要原因 但同时,N还抑制了COX1,破坏了机体的保护机制 那是否存在只抑制COX2而不抑制COX1的N呢? 赛来系部对COX2的亲和力是COX1的375倍 这些都将导致患者的痛欲降低 因此 超前镇痛的核心任务就是防止中枢敏感化,达到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因此 超前镇痛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以前只是普的处方药 徐杨 什么是最佳术后镇痛 术后疼痛是指机体对疾病本身和手术创伤的一种应激反应, 表现为心理和行为上一种不愉快的经历。 与手术后麻醉的作用消失和手术创伤的程度、部位、个人痛域有关 术后疼痛 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 通常持续不超过7天。 性质为急性伤害性疼痛。 分类:躯体疼痛 内脏疼痛 术后疼痛对机体生理的影响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术后疼痛使机体释放内源性物质: 儿茶酚胺 血管紧张素II 抗利尿激素 醛固酮、皮质醇 导致心血管系统的改变:心率增快 心肌耗氧量增加 心律失常 外周阻力增加 血压升高 钠水潴留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储备差者) 术后疼痛对机体生理的影响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1、水钠潴留 肺间质体液增多 肺通气/血流比失常 2、胸、腹部术后伤口痛 肺顺应性下降、通气功能减少、功能残气量 减少(术前的25~50%) 低通气状态、肺不张、排痰不畅、肺实变、 肺炎、缺氧、二氧化碳蓄积。 呼吸作功增加、呼吸功能衰竭。 术后疼痛对机体生理的影响 术后疼痛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1、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分泌 儿茶酚胺增加→敏化外围感觉末梢神经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增加 生长激素增加 → 蛋白质、 脂质分解代谢增加负氮平衡 高血糖素增加 → 高血糖 3、促使合成代谢激素分泌减少 胰岛素下降 → 高血糖 对胃肠道和泌尿系统的不良影响 1、交感神经系统兴奋 抑制胃肠道功能 腹张、恶心、呕吐。 平滑肌张力下降 腹张、排尿困难。 括约肌张力增高 尿潴留。 凝血机制受影响 深静脉血栓 背景 20世纪70年代之前——轻到中度疼痛予以NSAIDs,中到重度疼痛间断给于阿片药物肌注 20世纪70年代——发现内源性阿片及受体,硬膜外镇痛广泛使用。 20世纪80~90年代——因科技的发展,带微处理器的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