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蚜酮介绍-2017年11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吡蚜酮介绍.ppt

从上述试验可以看出,药后,害虫经取食,死亡速度缓慢,药后3天平均为60%左右,药后7天即可达到95%以上。而且持效时间达25天以上。 25%吡蚜酮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 摘自2008年《湖北植保》 25%吡蚜酮防治烟粉虱效果 摘自2008年《上海农业科技》 中国化工 · 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 一、认识吡蚜酮 1988年,瑞士诺华公司开发出新农药有效成分吡蚜酮(pymetrozine)。 1997年,江苏安邦与江苏省农药研究所小试开发成功。安邦的吡蚜酮列入国家“九五”攻关项目。 2000年,安邦公司吡蚜酮小试20吨/年中试开发成功。安邦成为国内首家合成吡蚜酮原药和可湿性粉剂的农药厂家,并取得原药和制剂的登记,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9年1月安邦取得吡蚜酮在水稻和小麦上的正式登记证(P,成为国内独家登记的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产品。 全新化合物 单剂 不是吡虫啉的提炼物。 也不是复配制剂。 吡蚜酮 二、作用机理 ——“口针阻塞”效应 稻飞虱一但接触药液,立即产生口针阻塞效应,表现为强烈进食抑制作用,并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物理作用,能使飞虱迅速停止进食和危害作物,直至活活饿死 取食神经中枢抑制。 作用于害虫体内血液中胺[5-羟色胺(血管收缩素),血清素]信号传递途径,从而导致类似神经中毒的反应,取食行为的神经中枢被抑制,通过影响流体吸收的神经中枢调节而干扰正常的取食活动 阻塞口针,不可逆物理作用。 蚊虫有针样的刺,靠吸取人和动物的血液生存, 稻飞虱、蚜虫、烟粉虱和蚊虫一样,也有针刺,靠吸取植物汁液生存 虫的抗药性一般来自昆虫对化学药剂的耐受力及昆虫自身产生的免疫能力。这是昆虫抗药性产生的主要因素,而吡蚜酮产品其主要机理是通过“口针阻塞”物理原理来保证飞虱死亡和长久的持效期的,因此吡蚜酮产品几乎不会产生抗性。 三、特点 1、与其它药剂无交互抗性 2、内吸传导活性 (茎叶处理、土壤处理) “飞电“吡蚜酮的强渗透、传导性,能通过水稻韧皮部传导至水稻全株,达到使飞虱接触药剂的目的。 吡蚜酮有内吸传导活性,并能在木质部中向顶部转移和在韧皮部中向基部移动(上下传导)。 实验表明,吡蚜酮能够穿透植物薄壁组织进入植物体内,并能够产生很好的防效,因此在茎叶处理后产生的新生组织也会产生保护作用。 3、 吡蚜酮为对环境友好型杀虫剂,对天敌安全,适用于生产绿色有机作物。 吡蚜酮高度的选择性,对蜜蜂、鱼、虾、鸟类安全,几乎无毒性。 最新数据表明,吡蚜酮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很低,对大多数非靶标节支动物、鸟类、鱼类安全(表3)。 吡蚜酮在环境中降解非常迅速。试验表明,它在土壤中的半衰期2-29d。飞电及其主要代谢物在土壤中的淋溶性很低,仅存于表表层土,在推荐计量下,对地下水的污染可能性很小 4、胃毒性强,属于独特的口针阻塞性杀虫剂。 5、持效期长,为25-30天。与同类产品比较:省时、省工、省钱、效果好 四、防效 文献名称:《25%吡蚜酮WP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文献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出版日期:2008,14(3) 文献作者:何木兰,郭文瑞,周爱萍,熊桂和,余夕辉 (宿松县稻棉病虫测报站 ,安徽宿松,246501) 表1 各药剂处理的防效比较 处理 (g或mL/) 药前基数 (只) 药后1d 药后3d 药后7d 药后14d 防效(%) 差异性 防效(%) 差异性 防效(%) 差异性 防效(%) 差异性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 678 79.32 aA 85.18 aA 95.87 aA 96.18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 757 87.21 aA 89.42 aA 97.76 aA 98.26 aA 48%毒死蜱乳油80 701 79.28 aA 67.99 bAB 80.52 bB 82.43 cB 5%氟虫腈悬浮剂40 722 17.19 bB 48.51 cB 75.28 bB 92.16 bA 空白对照 572 F=17.694** F=17.747** F=21.762** F=24.407** 注:药前基数为每小区3个点的虫量(15盆) 2008年江苏通州植保站 杨凌峰?张谷丰?孙雪梅 吡蚜酮各药剂处理对灰飞虱防效对比 98.1 98.3 98.7 48%毒死蜱90 + 5%氟虫腈45 97.4 98.8 99.1 25%吡蚜酮 50克/亩 94.6 95.9 96.9 25%吡蚜酮 40克/亩 90.0 91.5 93.0 25%吡蚜酮 30克/亩 药后15天 药后10天 药后5天 用量 87.7 91.9 82.4 67.

文档评论(0)

zhoubingchi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