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元好问 人月圆.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元好问 人月圆

元好问《人月圆. 卜居外家东园》 作者简介 元好问(1190——1257)字欲之,忻州人,金时杰出的文学家。元好问年轻时,正值蒙古军南侵,山西各地兵荒马乱,他带着母亲,逃到河南。残酷的生活现实和颠沛流离的遭遇,给元好问以深刻的影响。他初步了解了社会和人民,开始创作一些反映现实,诅咒战争的诗歌。同时,写下了《论诗绝句》30首,对魏晋以来 的诗歌作了系统的批评,在文学批评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金亡后,元好问避居家乡,专事著述。他痛感国破家亡的痛苦,满怀悲愤写下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 创作背景 元问好于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充国史馆编修。后担任镇平、内乡、南阳的县令。正大八年秋天,被诏入朝担任尚书省掾(yuàn)、左司都事。这时汴京已经被蒙古军包围了。天兴二年(1233)正月,汴京守将崔立投降,元好问随被掳的官吏北渡黄河,羁系聊城(今属山东)。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携家回到故乡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过遗民生活,这时他已五十岁。早在他二十五岁的时候,蒙古军便已破忻州,他好不容易才逃出去。在家破国亡之后又回到故乡,首先便遇到“卜居”(选择住处)问题。这两支以“卜居外家东园”为题的曲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题解 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年已五十的元好问回到了家乡,择居于母亲张氏娘家——东园。 主题 体现了作者对当时暴政的不满之情,情愿远离红尘,避开闹市,过着与清风明月为伍的生活,已别无他求。 艺术特色 (一)表达手法 抒情感人 上阕与下阕皆有“醉”字,代表了元好问内心的悲愤之情。 例:“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醒来明月,醉后清风。”醒来只见明月相照,醉后一任清风吹拂,似乎道尽了隐居之乐。 醉复醒,醒复醉,看似悠然放达,实则满腹忧愤,一腔酸楚。 他努力地尝试着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平抑内心的忧郁,希望可以通过醉酒来谋求摆脱,忘怀于世事。 例: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 借古喻今,以“一醉都休”自我麻醉,自我解脱,十分悲痛。 描景细致 作者在词的开端时对他他卜居秀容外家进行写景的描写。此地也是诗人心中向往的优美的幽居佳境,因为位于较偏僻,不直接受到元朝暴政的威胁,能得以安居乐业。 例:“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透过家中的窗户可以眺望远处的青山,院子后面环绕着茂密的长松。 作者十分向往这种无拘无束和悠闲的生活。 这种生活乐趣是多么悠然自得!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整首小令表面上看,只是对山林间悠然自得的生活,没有任何一字提及诗人对当时的元朝暴政的不满之情。但细细咀嚼,又字字句句语含沉痛,蕴藏着对暴政的不满之意。虽不言情,但通过写景抒情,情藏景中,充满了诗人悲愤之情,情深意挚,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虚实相融 前联是写实,后联则写虚,两者交错。 例: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    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重重叠叠的山冈已隔断红尘闹市,尽管僻处山野,但远离暴政,农民生产相对安定,更觉得年丰。透过家中的窗户可以眺望远处的青山,院子后面环绕着茂密的长松。 这些景象皆是作者卜居秀容外家的真实情景。 例: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十年栽种树木,一年收种稻谷,作者把生活上的小事情都交付给子女,而他却徜徉山水之间,畅饮山野之家,无拘无束地生活,享受着的生活乐趣,这是多么悠然自得的情调,多么的怡情恰意啊。 其实这只是虚写。虽然作者已抽身离去,但心里却没有一刻不惦记着国家大事。他想沉醉在乐忘尘事的隐逸生活,但心灵上,却比任何人都清醒,国家的衰亡危在旦夕,而他却有心无力。 借古喻今 作者用运了谢安和羊昙的故事来借古喻今。 作者把自己比喻为羊县为谢安的死而哭。作者为亲人的凋零及故乡的寥落感到悲痛而哭泣。 例: 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 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二)遣词用字 对偶 例:十年种木,一年种谷。 “十年”对“一年”;“种木”对“种谷” 例:“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醒来”对“醉后”;“明月”对“清风” 。 例:“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生存”对“零落”;“华屋”对“山丘” 衬托 首先描绘卜居外家后的生活:“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突出层峦迭嶂隔断喧嚣的城市生活——“红尘” * 村落的宁静 衬出 城市的喧嚣。 尽管僻处山野,由于远离暴政,农民生产相对安定,更觉年丰人寿,心旷神怡。 引用 例:“玄都观里桃千树” 借用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的原句 。 表达故地重游的感慨沧桑。 例:“十年种木,一年种谷” 《管子·权修》中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多用典故 例:“清泾浊渭,去马来牛”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小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感慨局势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