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艾滋病的化学药物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艾滋病的化学药物研究

读书报告 ——关于艾滋病的化学药物研究 在课上听了李艳梅老师讲“老年痴呆症及其治疗方法研究”后,我对化学药物产生了很大兴趣,意识到其实在医药领域不仅用到生医方面的知识,化学在其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药物中需要添加那些化学物质以及化合物的合成等等都里不来化学。课下我查阅了一些关于治疗艾滋病的化学药物研究情况,对它有了一个简要的了解。 从20世纪初至80年代,是化学药物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此期间,发现及发明了现在所使用的一些最重要的药物,为人类健康做出了贡献。进入21世纪,化学合成药物仍然是最有效、最常用、最大量及最重要的治疗药物。随着药理学的发展,化学合成药物的有效药理性表现更加具有特异性;一批带有高级计算机仪器的发明,分离、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分析方法进一步的微量化等将使化学合成药物的质量更加提高,开发速度也会进一步加快,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病毒及艾滋病、老年性疾病、免疫及遗传性等重要疾病的合成药物成为21世纪重点需要开发的新药。艾滋病作为一种20世纪末被发现却至今还未研发出成熟治疗方法的严重疾病,一直是生医工作者和药物研发研究人员们的研究重点,希望可以研制出相应的药物作为预防或者治疗艾滋病的有效途径。 根据研制化学药物的原理,我们需要先了解艾滋病的病理。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HIV感染后的发病机理如下:①HIV 侵入人体后首先与细胞表面含有CD4 受体CD4+T 淋巴细胞结合,进入细胞进行复制,部分整合于细胞染色体DNA中成为潜伏型;②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HIV 的抵抗作用,使感染初期的HIV低水平复制;③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潜伏的HIV 被激活而大量复制,广泛侵入CD4+T 淋巴细胞,使CD4+T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 淋巴细胞、CD8+T 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功能受损,最后导致整个免疫功能缺陷,最终发生一系列顽固性机会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在这一系列的反应中,可以发现HIV在细胞中进行复制,合成蛋白质经过装配后形成破坏某些细胞生理功能的物质和大量新病毒颗粒的这两个过程是病理中的关键点:病毒的复制使得病毒的数量大增,病毒的整合使得细胞功能收到威胁和破坏,最终从各方面导致人体免疫功能缺陷。所以从这两个点出发,是比较切合病理的制药方向。 针对病毒的复制过程,HIV 病毒为逆转录病毒,逆转录酶可将病毒RNA 逆转录为DNA,然后DNA 再与人类基因相整合。为此研究人员们从HIV逆转录酶抑制剂入手,较早地研发出了核苷类和非核苷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AZT等核苷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该药进入细胞后,成为有活性的三磷酸盐,可竞争抑制HIV逆转录酶活性,抑制病毒DNA合成,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奈韦拉平等非核苷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则通过与逆转录酶的非底物结合部位结合而抑制病毒的逆转录酶的活性。 逆转录酶抑制剂的应用有效地缓解症状,延长病程,对治疗AlDS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类药剂的毒副作用也是很大的,比如AZT有严重影响造血细胞功能,损伤骨髓细胞,甚至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耐药性问题同样值得关注,所以这些药物多为联合用药,单一用药不再使用。 针对病毒的表达和整合过程,HIV蛋白酶和整合酶起到关键作用,相对应研发出的化学药物有HIV蛋白酶抑制剂和HIV整合酶抑制剂。 HIV的蛋白前体在蛋白酶催化下,加工成为成熟蛋白,而蛋白酶抑制剂可阻止前体蛋白的裂解,导致无感染病毒颗粒的堆积,达到抗病毒的效果。根据蛋白酶的晶体结构,人们设计并合成一系列肽类和非肽类抑制剂,药效-构象研究表明,这类化合物主要以氢键方式分别与蛋白酶的Asp25,GLy27和Asp29残基相互作用,与蛋白酶活性口袋中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立体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抑制蛋白酶活性的目的。同时此类药物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腹泻、转氨酶升高、血脂增高等,用药不当也会产生交叉耐药性。 根据整合酶的结构设计酶抑制剂,或者从基因角度出发,可以使整合酶基因发生突变而达到抗AIDS的目的,整合酶为均一的二聚体,属多核苷酸转移酶类,并具有核酸内切酶的活性,其Asp64,Asp116和 Glu152氨基酸残基高度保守,其中任何一个改变均将使整合酶的活性丧失,而缺乏整合酶基因的HIV 变异株虽能合成核心蛋白和包胰蛋白,但所装配的病毒颗粒缺乏感染能力。以此设计出的HIV整合酶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毒颗粒的感染能力,但同样也存在很多的不良反应。 然而,以上的第一代抗病毒药物(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抑制剂)都有着生物有效性较低的缺点,于是人们着力于研究提高药物的生物有效性和增加血中的有效浓度的第二代抗病毒药物,除了上述常规的抗AIDS的化合药物外,苯甲酸胺复合物和tat抑制剂等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例如,苯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