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 12.3 粒子的波动性 概率波 波函数.ppt

大学物理 12.3 粒子的波动性 概率波 波函数.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物理 12.3 粒子的波动性 概率波 波函数

* 12.3 粒子的波动性 概率波 波函数 12.3.1 粒子的波动性 12.3.2 概率波 12.3.3 波函数 12.3.4 自由粒子波函数 12.3.1 粒子的波动性 通常认为是波的光具有粒子性,通常认为是粒子的电子是否具有波动性呢? 1923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假设: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与一个具有能量E和动量p的粒子相联系的波的频率? 和波长?,与E和p的关系为 ? 德布罗意关系 德布罗意波, 德布罗意波长。 被较弱电场加速的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 例如U=150V,电子的波长等于0.1nm,处于X射线波段。 电子波动性的实验验证: 1927年,戴维孙和革末通过镍单晶体的表面对电子束的散射,观测到与X射线衍射类似的电子衍射现象,分析衍射条纹得出的波长,符合德布罗意波长公式。 【演示实验】电子衍射(电子通过镍多晶) 同年,G.P.汤姆孙用电子束通过金属多晶薄膜,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后来,人们又在实验中观测到中子、质子和原子等实物粒子的波动性。电子显微镜就是利用电子束的波动性来成像的。 金属多晶薄膜 电子束 衍射图样 X射线衍射 电子衍射 德布罗意获得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戴维孙和G.P.汤姆孙分享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2.3.2 概率波 波动性和粒子性相互矛盾,如何把二者统一到一个对象上? 有人认为电子波是一个代表电子实体的波包,波包的线度就是电子的大小; 还有人认为电子的波动性是大量电子相互作用的体现。 都不符合实验结果。 1926年波恩提出:德布罗意波是某种“概率波”,较好地把波动性和粒子性统一起来。 电子双路干涉实验 粒子性; 相干叠加,显示波动性。 ?与电子相联系的波是某种描述电子空间分布的概率波,干涉条纹是概率波相干叠加的结果 底片上某点的强度正比于电子在该点出现的概率 ?既解释了波动性,又保留了粒子性。 慢电子实验证实:干涉条纹不是由大量电子相互作用产生。 结论:单个电子就具有波动性。干涉是电子“自己和自己”的干涉。无论是大量电子同时入射,还是电子一个一个地长时间地入射,都只是让单个电子干涉的效果在底片上积累并显现出来而已。 颗粒性。只在空间和时间的很小区域内作为一个整体产生效果,并非一定包括轨道这一经典的概念。 粒子性的本质 轨道的存在,是指粒子在任意时刻都具有确定的位置和速度,从而下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也完全确定,这和粒子性本身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相干叠加性。而代表某种实在物理量波动的经典波只是波动的一种,波动性的本身与是否代表实在的物理量无关。 波动性的本质 12.3.3 波函数 量子力学假设: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x,t)描述。在一般情况下,?(x,t)是一个坐标和时间的复数函数。 波恩对波函数作出统计解释:波函数?(x,t)的绝对值的平方(模方)|?(x,t)|2,代表t时刻在坐标x附近单位坐标区间内粒子出现的概率,即粒子出现的概率密度 t时刻粒子出现在x到x+dx区间内的概率 对非相对论性粒子,不会发生粒子产生和湮没。要求在任意时刻粒子出现在整个空间的概率都必须等于1 ? 归一化条件。 归一化波函数 :概率振幅 把Φ(x,t)归一化: 设 得与Φ(x,t)对应的归一化波函数? (x,t)。 概率密度|? (x,t)|2是坐标的单值、有限和连续的函数,所以统计解释要求: 波函数? (x,t)是单值、有限和连续的函数。 单值、有限、连续 ?波函数满足的自然条件 【例12.4】设粒子处于由下面波函数描述的状态 求粒子在x轴上分布的概率密度。 *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