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揭秘:唐宋八大家后裔今安在?_31174
揭秘:“唐宋八大家”后裔今安在?
唐宋八大文学家的文学杰作,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对他们的生平和学术,学术界的研究作品不计其数。但由于50年代以来,大陆一度对宗亲之间的联谊活动视为封建活动,将家谱列为“破四旧”的对象,致使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谱牒学研究被中断30余年。近年来,谱牒学开始恢复与重建。特别是历代名人的后裔研究也日益引起关注。一些专家学者对唐宋八大家柳宗元、韩愈、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的后裔有了重大发现。
1.柳宗元后裔潜隐于山西沁水
??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柳宗元的传记和作品对其先世记载很是详细,惟独没有记载他的后裔任何文字。大家都知道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州人(今山西运城),亦称柳河东。被贬为湖南永州司马,最后病逝广西柳州。他力主革新而遭陷害。贞元21年,其同党王叔文、王丕显先贬后杀,而柳与刘禹锡、韩泰、韩哗、陈润、凌淮、程异、韦执宜等均被贬为“边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由于仕途蒙难,加之二王先贬后杀的遭遇,“众党人中罪状最甚者”柳宗元深感前途未卜,为避“灭绝九族”之祸,他被贬临行前即命河东柳姓世家分散外迁,因“中条道中,皇恩食邑”,故而柳氏之一大系便弃府始徙至沁,隐居中条道中历山一带。恪守祖训,耕读为本,隐姓埋名,历经宋、元,门庭不宣。明永乐4年,柳氏后人柳琛殿试三甲,治文赐进士出身,又与河东杨府千金喜结良缘,为光宗耀祖,便大兴土木,选址建宅。明嘉靖25年,柳氏第6代后人柳遇春中进士,皇赐“青云接武”金匾,柳家再兴土木,历经28载,建13院府邸,吏部尚书王国光亲题楹联“屏障插文峰百世书香飞骥足,楼台围带水九天春暖出龙头”。柳氏民居位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的土沃乡西文兴村。柳氏民居现存的“河东世泽”、“司马第”两块门匾和《柳氏家谱》中“柳氏系河东世泽……唐末世祖,永州司马”,以及村内关帝庙碑文中“关帝与吾同乡”(柳宗元与关公同为河东人)、“念祖怀乡”等记载均可佐证柳氏民居系柳宗元同宗后裔住所,是否为柳宗元直系后裔因缺谱系,目前仍无法确认。如今,柳氏族人遍布九乡十八村,更显旺势。柳氏民居现存有朱熹、王守仁、文征明等历代名人的书法墨迹碑刻,甚属罕见。当然,随着谱牒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肯定还会发现更多的柳宗元后裔。
2.河北昌黎发现韩愈家谱
?? 据新华社消息:“一本在光绪二十三年重修的《韩氏家谱》最近由韩愈39世孙韩英利向新闻界展示。韩英利目前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荒佃庄乡韩家营村的村长。
据这本已保存了100多年的《韩氏家谱》载,韩氏家谱于明崇祯十五年仲秋已是第5次重修,至清康熙五十七年,清嘉庆十八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又3次重修。
《韩氏家谱》中提到,韩愈之祖为后魏尚书令韩茂,韩茂之子韩均从河南颖川徙居北平之昌黎,为昌黎韩氏之始祖。韩均官居定州刺史,韩均之子韩俊官居雅州都督,韩俊之子韩仁泰官居曹州司马,韩仁泰之子韩睿素官居桂州长史,韩睿素之子韩仲卿官居秘书郎赠尚书左仆射。韩仲卿生有3子,第3子即是后来成了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的韩愈。
《韩氏家谱》记载了韩愈以下的宗子世表,至光绪二十三年已是34代。
据展示《韩氏家谱》的韩英利先生讲,这个家谱原系韩愈嫡裔36世孙韩寿堂所保存。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韩寿堂亲手将家谱从废墟中抢救出来。”
3.潮汕台湾韩姓同系韩愈裔孙
?? 韩清奇,福建莆田人,元末明初为避战乱由福建莆田迁居于潮州府揭邑之霖田(今揭西河婆)。据揭阳《韩氏族谱》记载,韩清奇的远祖是唐朝末年卜居于福建沙县的兵部侍郎韩。韩(842-923),字致光,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韩官拜左谏议大夫,迁中书舍人。乾宁三年(897)任兵部侍郎。后为避迫害而占籍福建沙县,成为福建韩姓的始祖。按江苏《锡山韩氏宗谱》,韩乃是韩愈的五世孙。韩愈生韩昶,韩昶生韩绾,韩绾生韩亘,韩亘生韩。由此看来,韩清奇是韩愈的后世裔孙。据韩思道编撰,刊于1973年的《韩氏家乘考》,祖籍河南孟县(韩愈家乡)的韩姓“清”字辈中,有韩清濂,韩清溪。后来两人皆南下迁徙卜居台湾。这说明,河南孟县的韩姓辈序与由福建莆田迁潮的韩姓辈序相吻合。从而可以看出,福建莆田的韩姓是由河南孟县的韩姓辗转迁徙而来的。这就更进一步证实了韩清奇(福建莆田人)是韩愈(河北昌黎人)的后裔。自韩清奇占籍潮汕之后,韩姓便在潮汕地区蕃衍迁播。明朝嘉靖(1522-1566)年间,韩清奇裔孙韩见渠由揭邑霖田到黄陇都松柏蓝村设私塾授学徒,并在那里定居下来。其家眷最后卜居于潮阳黄陇都潘岱(今红场镇潘岱);乾隆八年(1743),韩见渠第六代裔孙韩振灏由潘岱迁居于黄陇都刘厝庵(今仙城镇刘厝);今台湾的桃园、八德等地的韩姓也是韩清奇的后裔。明嘉靖三十六(1557)年,另一支韩姓也由福建莆田迁徙入潮。其开基祖为韩镇翁。韩镇翁最先卜居于潮阳峡山都长厝村(今属沙陇镇)。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