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使用机制砂配制混凝土几个误区.docVIP

关于使用机制砂配制混凝土几个误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使用机制砂配制混凝土几个误区

关于使用机制砂配制混凝土几个误区   摘要: 虽然使用机制砂配制混凝土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但对很多混凝土工程技术还很陌生,本文主要针对在使用机制砂时,可能存在的几个误区进行讨论。 Abstract: Although using the mechanism sand to compound concrete has a history of nearly half a century, but many concrete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are new,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discussing some misconceptions in the use of mechanism sand. 关键词: 机制砂;机制砂混凝土;石粉;单方用水量;砂率 Key words: mechanism sand;mechanism sand concrete;rock powder;unilateral water consumption;sand ratio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115-02 1 机制砂的特性 根据GB/T14684—2011《建筑用砂》规定,机制砂(人工砂)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而是指粒径不超过4.75mm,并且经过除土处理、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岩石、矿山尾矿或工业废渣颗粒。机制砂目前的细度模数一般在2.6~3.6之间,属于中粗砂,含有一定量的石粉,不但颗粒级配不规则,而且表面粗糙,棱角尖锐。但是机制砂的颗粒和级配并不是固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各地生产矿源、加工设备、工艺等,但只要是符合规定的机制砂,技术指标都过关,就可以用在混凝土中。由机制砂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即使是跟级配和细度模数都一样的天然砂比较,甚至配比设计、其他材料成型养护条件都一样,用机制砂配置的混凝土的特点是:如保持坍落度不变,则需水量增加;坍落度减小,28d标准强度提高。如果在混凝土配比设计时按天然砂的规律,机制砂的需水量很大,而且和易性比较差,还容易产生泌水,最明显的是在水泥用量少的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中。 2 机制砂配制混凝土的几个误区 2.1 石粉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石粉和泥都是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在没有引入亚甲蓝试验方法以前,缺乏鉴定的依据。一般认为石粉是对混凝土有害的,因为缺乏科学的了解,人们都以为石粉不能加以利用[2]。有的地方甚至不惜浪费时间、精力和钱财,想尽办法来除去砂中的石粉。其实,许多的国内外专家都认为,混凝土中加入适当的石粉是有好处的。 机制砂混凝土中的石粉的作用有三个,分别是: ①水化作用:有研究表明,水化早期形成的钙矾石会在后期向单硫型硫铝酸钙转化,这会降低水泥石的强度,但是加入含有碳酸钙的石粉,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另外,石粉是以碳酸钙为主的,而碳酸钙可以和C3A发生水化反应,形成水化碳铝酸钙,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3]。 ②填充作用:石粉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空隙,充当混凝土的填料,以此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起到惰性掺合料的作用。对于胶凝材料用量少、拌合物性能差的特点,只要使用中、低强度等级的机制砂混凝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弥补。《山砂混凝土技术规程》DBJ52-016-2010中对C50~C55强度等级的山砂混凝土(砂率37%~45%),提出石粉不能超过7%,这是因为石粉含量和胶凝材料的总量(混凝土的细粉含量)不能超过550kg/m3。(注:山砂属于机制砂的一种,《山砂混凝土技术规程》DBJ52-016-2010中特指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碳酸盐类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岩石颗粒。) ③保水增稠作用:机制混凝土中有石粉,可以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离析和泌水的风险[4]。因为石粉可以吸收混凝土中的用水,无形中增加了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所以石粉含量越高,混凝土的粘度就越大;另外,加入石粉也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2],补偿混凝土后期水化用水,因为,即使混凝土硬化了,以前被石粉吸收的水分也会渐渐释放。 研究发现,石粉含量应该适量。机制砂中石粉的主要成份为碳酸钙,但水化作用并不是无限的,也要受限于水泥的成份。如果石粉含量过高,不利于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因为水泥石中或界面过渡区会出现游离态的石粉,从而降低混凝土性能。另外,石粉含量超过一定限值后,不利于混凝土的耐久性能[5],因为单方石粉承担的保水量明显减少,干缩明显变大。综合各种研究,一般C50以下混凝土石粉含量应控制在10%~15%,而C50以上混凝土石粉含量应该不超过10%。 2.2 泵送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2.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