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政工作 第二章 社会救助
我国的社会救助 (一)贫困救助 农村“五保”制度 城市(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市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制度 …… (二)灾难救助 1982年2月,国务院颁发《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遣送办法》; 原因: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带来了治安混乱、就业压力、公共卫生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了救济、教育和安置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以维护城市社会秩序和安定团结。《意见》中将收容对象定为“无合法证件、无固定住所、无稳定经济来源”的“三无人员”。 1991年,国务院又颁发《关于收容遣送工作改革问题的意见》。“三无”往往变成“无身份证、无暂住证、无务工证”的“无三证人员”,功能演变为限制外来人口流动,甚至是打击犯罪的措施,至此收容遣送制度以及完全失去原有的作用,逐渐演变为行政处罚政策。 改造遣送站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昨正式挂牌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情况确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上级民政主管部门备案。 提供下列救助: (一)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 (二)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 (三)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 (四)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 (五)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 自愿原则 向救助站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应当如实提供本人的姓名等基本情况并将随身携带物品在救助站登记,向救助站提出求助需求。 因年老、年幼、残疾等原因无法提供个人情况的,救助站应当先提供救助,再查明情况。 流浪乞讨人员自愿放弃救助离开救助站的,救助站不得限制; 流浪乞讨人员擅自离开救助站的,视同放弃救助。 安置措施 对受助人员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或者其他行动不便的人,救助站应当通知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接回;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拒不接回的,省内的由流入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通知流出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回,送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跨省的由流入地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通知流出地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回,送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 对无法查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但可以查明其户口所在地、住所地的受助残疾人、未成年人及其他行动不便的人,省内的由流入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通知流出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回,送户口所在地、住所地安置;跨省的由流入地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通知流出地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回,送户口所在地、住所地安置。 对因年老、年幼或者残疾无法认知自己行为、无表达能力,因而无法查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也无法查明其户口所在地或者住所地的,由救助站上级民政主管部门提出安置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给予安置。 * 第二章 社会救助(上)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 第一节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 一、制度的变迁 1951年开始实施收容遣送政策; 为了限制农民进城,1961年中共中央批准公安部《关于制止人口自由流动的报告》,决定在大中城市设立收容遣送站,以民政部门为主,负责收容遣返,而公安部门配合对收容对象进行审查鉴别。 在计划经济下产生的收容遣送制度,主要针对涌入城市的无业人员和灾民进行收容救济,是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措施。 孙志刚和他的墓地 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公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导火线:孙志刚案 《民政部关于将收容遣送站更名为救助管理站的通知 》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经研究,决定将“收容遣送站”更名为“救助管理站”,前面冠所在行政区划地名。 2003年7月23日 “收容审查科”改为“接收询问科”; “管理教育科”改为“护理管理科”; “遣送安置科”改为“护送科”。 需改造的还有运输工具、监控设备、行政观念,等等。 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的,应当告知其向救助站求助;对其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还应当引导、护送到救助站。 二、《救助管理办法》相关内容 救助站应当按性别分室住宿,女性受助人员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管理。 救助站不得向受助人员、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收取费用,不得以任何借口组织受助人员从事生产劳动。 救助站工作人员不准拘禁或者变相拘禁受助人员;不准打骂、体罚、虐待受助人员或者唆使他人打骂、体罚、虐待受助人员;不准敲诈、勒索、侵吞受助人员的财物;不准克扣受助人员的生活供应品;不准扣压受助人员的证件、申诉控告材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DB42∕T 2382-2025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安全应急规范》.docx VIP
- 消防基层指挥员如何做好初战控火指挥.pptx
- EN IEC 63118-1-2024 用于汽车启动、照明、点火(SLI)应用和辅助用途的12V 锂离⼦⼆次电池 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测试方法中文版.pdf
- 《人工智能通识基础》全套教学课件.pptx
- AutomotiveSPICE_V4.0_中文版(最新版).pdf VIP
- 工程机械焊接结构图.ppt VIP
- 2025年宜昌当阳市招聘工会协理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pdf VIP
- 中职劳动教育教学课件专题四教学课件.pptx VIP
- 财务报表分析(第6版)全套PPT课件.pptx
- 双减课题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与结题报告.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