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原理与应用2006.ppt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液晶显示器原理与应用2006

平面顯示器之簡介 1.場發射顯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 FED) 2.電漿式顯示器 (plasma display panel, PDP) 3.電激發光顯示器(electro luminescent display, ELD) 4.真空螢光顯示器(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VFD) 5.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一)場發射顯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 FED) 場發射顯示器(FED)自1961年以來開始被研發,極有可能實現陰極射線管(CRT)平面化的目標。同時由於FED具有高畫質、寬視角(比LCD廣大)、反應快、體積輕薄、耗電甚小、無需背光源、且可克服強光、高溫的惡劣使用環境等優點,因此在未來場發射顯示器(FED)將可取代陰極射線管(CRT)與液晶顯示器( LCD)而成為平面顯示器的市場主流。 場發射顯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 FED) (二)電漿式顯示器 (plasma display panel, PDP) 電漿式顯示器 (PDP)是利用氣體放電發光的顯示器,最初的顯示器乃由Lllinois大學的Slottow等人在1966年開發的。而電漿式顯示器 (PDP)是屬於自發光型的平面顯示器,由於具有高顯示機能與薄型量輕,對OA市場的發展貢獻甚大。目前在需求攜帶型及高顯示機能化當中,電漿式顯示器 (PDP)正朝向低耗電力、薄型量輕、高精細大顯示容量化與彩色化等進行發展。 電漿式顯示器 (plasma display panel, PDP) (三)電激發光顯示器(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ELD) 電激發光顯示器( ELD)自1936年以來開始被研發,其中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 ELD)將以小型全彩顯示器應用切入市場;而無機電激發光顯示器( ELD)在藍色顯示及驅動電壓的降低是急待突破的瓶頸。由於EL元件是屬於自己發光型的顯示器,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低價位、低成本,但EL元件仍缺乏藍色及紅色的實用顯示器,所以工業方面的應用將是最大的市場, 電激發光顯示器(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ELD (四)真空螢光顯示器(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VFD) 真空螢光顯示器(VFD)誕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氧化鋅(ZnO)的螢光體材料的發現,因為真空螢光顯示器(VFD)所需要的螢光體材料必須要成為導電體,否則螢光體材料若為絕緣體,則當表面充滿電子以後就無法再受理後續電子的到來,造成無法發光的情況產生。 真空螢光顯示器(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VFD) (五)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液晶顯示器( LCD,其顯像原理係將液晶材料置於兩片貼附直交光軸偏光板之透明導電玻璃間,運用電極間電場所產生的離子流,引起液晶材料的不穩定性,以控制光源的透射,進而顯示影像。因其具有輕巧、薄形、可直角顯示、低耗電、無電磁波幅射等優點,已有逐漸取代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CRT)顯示器市場之趨勢。此外,由於LCD適合應用於攜帶式之電子顯示設備,應用範圍廣泛,再加上近年來在顯示能力與品質上均有長足的提升,使得LCD整體市場呈現不斷成長之情況。 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產業結構 *LCD的產業結構可分為上游的液晶面板之原材料、中游的液晶面板製作與模組 組裝、以及下游的液晶面板應用產品。 我國LCD產業結構 液晶發展之歷史 *1888年由奧地利科學家Reinitiz 所發現 *如同一般固體,液體具有熱容量,膨脹係數等物理特性 *溫度連續變化中,具有潛熱能的吸收與放出,顯示具有狀態改變的特徵現象 例如膽固醇的有機物質在145℃呈現混濁之現象,而溫度達到179℃時,則出現透明 狀態 *1963年液晶光學特質被發現若施加電壓於其上則可以有效控制其透光度 *1968年正式由海爾曼,塞紐,派杜等人發表出電場用來控制液晶之透明機制,於是 液晶顯示器的時代正式開始 *由於早期液晶的反應速度很慢,且只有單一透明及不透明兩種選擇因此市場不大 ,限於手錶及桌上型計算機顯示器 *1984年謝弗,納里許二人提出超扭轉向列型液晶顯示元件(Super Twist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配合a-TFT的驅動元件於是大型顯示器及攜帶型電視商品終於問 世 液晶顯示器技術之歷史 *1968年美國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