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熔化和凝固幻灯片说课课件
与温度有关也有模糊的认识,但不清楚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的特 点。虽然学生已经历过探究性学习,但缺乏根据实验结果画出曲线,从中得出规律等探究技能。三、 教具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印发熔化过程记录表、方格坐标纸。 2.药品:海波、萘、蜡和冰 3.器材:铁架台(带铁圈、铁夹)、烧杯、试管、温度计、酒精灯、玻璃棒、火柴和钟表。四、教法学法 根据现代教学论的观点,以及教材结构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本节课我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推理法来形成科学概念。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获得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五、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设疑,启发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 一 物质有几种状态 二 各种状态之间能否相互转化结论: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第五个环节: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首先根据图像分析前面提出的问题(1.你的猜想是否正确2.熔化时温度是否变化3.吸热还是放热) 然后比较不同小组的数据和图像分析不同物质的变化规律 第六个环节:评估交流,及时矫正 ..\晶体熔化和凝固2.exe 课后练习:P85动手动脑1,2题。 课外实验:探究蜡烛或冰的凝固特点 七:教学反思 * *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熔化和凝固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很熟悉的物态变化,但不同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又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出乎学生意料的而且是一个难点,掌握好本节内容是突破本章难点的所在,也是学习其它物态变化的基础。熔化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对学习其他知识有广泛的迁移作用,对理解科学探究和提高探究能力有重要作用。 2、 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参照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确认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②.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③.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固体熔化规律,感知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条件。 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说课稿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①.做好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对比实验。 ②. 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依据新课程标准) 教学难点 ① 晶体熔化时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② 描绘晶体熔化图像。 其依据是学生缺乏对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的感性认识;图像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次应用 4.教材处理 ① “固体熔化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教材采用的是演示实验,这样安排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发挥得比较好,但可见度不大,学生动手参与率不高,主体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因此,我改为分组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对固体熔化的规律有了感性认识。 ② 实验药品的选择:教材中只选择海波和蜡进行对比实验。为了体现科学的真实性和普遍性,我增加了冰和萘供学生选择。 二、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自然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经知道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等现象,是由于物质状态发生了改变,对这种变化 程 火山爆发 冰 山 熔化 ——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凝固 ——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一.提出问题:1、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发生变化 2、不同物质的变化规律是否相同 3、熔化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二.自由猜想: 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这时温度可能也不断上升 三.设计实验: 器材如图示 药品:海波 石蜡 萘 冰 四.进行试验:每6人一组(报时、搅拌、读数、观察状态、记录、描点各一人)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固体物质的熔化,分析它们熔化时温度的特点 . 固体: 晶体: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海波、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石蜡、松香、玻璃)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吸收热量 小结 讨论交流 通过你的实验得出的结论与上述结论相同吗? 若不同,是哪儿不同?问题可能出在哪儿? (三)巩固反馈,知识迁移 A.想想议议: 在最低温度为-52℃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