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防治培训知识.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霍乱防治培训知识

霍乱、疟疾等传染病防治知识 1、霍乱基本知识 2、疟疾基本知识 3、2012年霍乱、疟疾等传染病工作要求 霍乱知识 一、霍乱的概念:霍乱是由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国际卫生检疫条例》规定国际检疫的三种传染病之一。 霍乱基本知识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弧菌科弧菌属中一组具有共同的鞭毛(H)抗原、生化性状相似、仅菌体(O)抗原不同的弧菌的统称。 仅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能引发广泛的腹泻流行,WHO仅将这两个血清群的霍乱弧菌视为霍乱病原体看待。 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日本已发现210多个不同O血清群的霍乱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体中,一般不致病或仅引起散发腹泻病例和肠道外感染,这些菌株不作为霍乱病原体看待。 霍乱基本知识 二、流行背景 1、全球流行 O1群霍乱弧菌的两个生物型,即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引发了七次霍乱世界大流行。 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1992年10月,印度发生非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样腹泻大暴发,经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确定;能产生霍乱毒素,所引起的腹泻症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与O1群霍乱弧菌所致霍乱基本相同;1993年WHO将其确认为霍乱病原体。 霍乱基本知识 19世纪以来,全球发生了7次霍乱大流行;前6次O1群古典型霍乱弧菌引起,第7次由O1群埃尔托霍乱弧菌引起。 第一次:1817~1823年,由印度次大陆传入阿拉伯地区和地中海沿岸 第二次:1829~1851年,传入俄罗斯等东欧国家并迅速扩散到整个欧洲。 第三次: 1852~1859年,传到北美洲。至此,整个北半球无一幸免。 第四次(1863~1879年),第五次(1881~1896年),第六次(1881~1896年); 霍乱成为19世纪最令人害怕、最引人注目的全球性疾病。 霍乱基本知识 第七次:1961年至今,由印尼苏拉威斯岛开始, 1963年传至东南亚,1970年扩大到西亚、非洲和欧洲,并波及到大洋洲;其后20年,全球每年报告病例约3~16万。 1991年首次入侵南美,波及所有拉美国家;全球报告594,694例。 1991~2000年,全球累计报告3069192例,超过了以往30年报告总和;死亡88184人。 2001~2009年,每年报告10~23万病例,3000~6000例死亡。 2010年,全球报告317534例,死亡7343人。 海地霍乱大暴发: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累计报告51.56万例,死亡6942人。 1961年至2009年,第七次霍乱大流行波及五大洲162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近600万病例、死亡36万余人,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霍乱基本知识 O139群霍乱:1992年10月在印度马德拉斯出现,先后传入孟加拉国、泰国、中国、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新加坡和斯里兰卡等,并在一些地区曾一度取代原有埃尔托霍乱;之后在东南亚再未出现O139群霍乱的大暴发。 O139群霍乱病例仍时有发生或与埃尔托霍乱同时呈地方性存在,而且在某些地区还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因此,对全球的威胁依然存在,对其监测和控制的力度还应继续加强。 霍乱基本知识 2、在我国的流行 霍乱于1820年首次传入我国,其后历次大流行,我国均遭侵袭。1961年至2010年,全国累计报告霍乱病例30多万例。 第一次:1961~1964年间,优势菌型为埃尔托小川型;自广东西部沿海先后传至福建、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随后迅速蔓延全国;由于医疗资源不足,霍乱的病死率高达10%。 第二次:1978~1988年,优势菌型为埃尔托稻叶型;自广东阳江跨越琼州海峡蔓延至海南全岛,并逐步传播至全国范围;病死率基本控制在1%左右;主要是经水传播,其次为海产品传播。 霍乱基本知识 第三次:1991~1998年,优势菌型为埃尔托小川型;先后在广东、浙江、福建、新疆等地出现,后传至全国;主要是经水传播和经海水产品污染的食物传播。 21世纪以来,我国的霍乱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除2001年出现一次较大范围的霍乱流行,以及2005年在沿海地区个别省份出现局部流行外,其余年份的霍乱发病以散发或局部小型暴发为主。霍乱的病死率约为0.1%。 霍乱基本知识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病人:急性期病人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菌,重、中型病人由于频繁的腹泻和呕吐,极易污染周围环境,因而是重要的传染源。但轻型病人由于不及时就诊,且临床上易误诊和漏诊,不易被发现,而这些轻型病人不仅可排菌,且可自由活动,广为传播,其流行病学意义可能更大。 带菌者:指感染霍乱弧菌后,无临床表现但能从粪便中排出霍乱弧菌的人,包括潜伏期带菌者、病后带菌者和健康带菌者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