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与象征读书会-国立清华大学-教学发展中心.pdfVIP

物与象征读书会-国立清华大学-教学发展中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與象徵讀書會 成果報告 一、 辦理時間: 2012 年3月 27日 ~6月 19日 二、 地點:人社院 B303 室 三、 導讀人:顧坤惠副教授 、翁惠娟 四、 成員: 王麗蘭、陳咸夙、蔡堯婷、張慧娜、潘怡潔、賴冠全、姚寶媜 五、 讀書會目的與執行方式 : 在人類學這領域的發展,經歷了過去自( 1980 年代)二十多年的時間,物質文化方面的研 究已經開始成熟,從研究的取徑、方法、理論導向上皆是如此。目前物質文化的研究仍然是相 當擴散、分散 (diffuse) ,以及是跨學科的,並以物質性(materiality)所為開端或判斷。 本讀書會 的目的就在於精讀幾本人類學界中關於物質文化與象徵的經典,以便從多元的角度來剖析物質 文化,因為「物質文化」是了解一個文化的基礎,如同語言、社會關係、時間、空間、再現問 題等,將物質文化視為其中一個瞭解文化的切入點。 我們想信一個物質有其意義和代表性, 不僅僅是為了延續生活或社會,以製造或重構社會網絡或關係,而是物質做為表達情感和想法 意念的工具。 “We ‘talk’ and ‘think’ through things.” 執行方式:一個月讀一本書,每位成員在讀書會前繳交心得摘要或讀書筆記,邀請導讀人進行 導讀。每一週指派一位成員撰寫導讀記錄,集合成為成果報告。鼓勵成員分享自己與這幾本讀 物有關的研究。 六、 讀書會書目: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The Social Life of Things Appadurai ,Arjun Pres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The Enigma of the Gift Godelier ,M. Press. Thinking through things : theorising Henare ,Amiria and Martin Milton Park ,Abingdon ,Oxon; artefacts ethnographically. Holbraad and Sari Wastell Routledge. 1 Hides, Sean The Genealogy of material culture and cultural identity Money the Morality of exchange. Parry, J and M. Bloch 1989. Cambridge: CUP. 七、 每週讀書摘要與討論記錄 物與象徵讀書會心得一 一、時間: 2012 年3月 27日 二、地點:人社院B303 室 三、導讀人:王麗蘭 四、成員:王麗蘭、陳咸夙、蔡堯婷、張慧娜、潘怡潔 五、記錄人:潘怡潔 六、導讀人介紹:王麗蘭 七、讀書會進度內容:(簡單敘述,主題摘要,資料來源) 此次閱讀兩篇文章,分別為Arjun Appadurai在《The Social life of thing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