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湖南长沙一中高一数学必修教案《等比数列前n项和》.doc

度湖南长沙一中高一数学必修教案《等比数列前n项和》.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5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分析: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为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通过对公式的推导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体会公式探求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能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渗透如上所说的多种数学思想,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探索、创新的学习品质。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知识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而本节内容也为以后学习数列求和、数列极限打下基础。同时数列是函数的延续,它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因此还可以用函数的观点去分析求和公式。 二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节课学生很容易在以下三个地方产生错误或困惑: 对错位相减法的理解。 将的两边同乘公比以后得到: ,将两式相减,消去哪些项、剩下项的符号是学生容易错误或困惑的地方。 漏掉的情况。 公式的应用中有两个地方易错: ①; ②很容易混淆。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并能用之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对学生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等价转化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公式的推导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体会公式探求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同时渗透如上所说的多种数学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公式的推导与简单应用,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探索、创新的学习品质。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项前和公式的推导与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等比数列项和公式的推导。 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问题1:等比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 问题2:等比数列的项之间有何特点? 说明:如此设计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等比数列各项特点: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比前一项多乘以,从而为“错位相减法”求等比数列前和埋下伏笔。 (二)问题情境: 问题3:从前,一个穷人到富人那里去借钱,原以为富人不愿意,哪知富人一口答应了下来,但提出了如下条件:在30天中,富人第一天借给穷人1万元,第二天借给穷人2万元,以后每天所借的钱数都比上一天多一万;但借钱第一天,穷人还1分钱,第二天还2分钱,以后每天所还的钱数都是上一天的两倍,30天后互不相欠。穷人听后觉得挺划算,但怕上当受骗,所以很为难。请在座的同学思考一下,帮穷人出个主意. 注:师生合作分别给出两个和式: ①学生会求,对②学生知道是等比数列项前和的问题但却感到不会解! 问题4:能不能用等差数列求和方法去求?(不行) (三).新课探究: 问题5:如何求和: 分析: 等式右边各项有什么特点?(等比数列30项和) 公比是多少?(2) 即: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比前一项多乘以2. 3)因此,如果两边把等式两边同乘以公比2 从而有: 问题6:如何求?求解的方法:作差 注:①学生解出,并与比较(到底能不能向富人借钱)。这种求和的方法叫错位相减法。 ②此处先不忙介绍“错位相减法”的要点,只让学生有个大致印象,后面还有应用,体现从特殊到一般、学生自主探究教材的新教材理念。 问题7:如何求等比数列的前项和: 分析:①错位相减法; ②将两边同时乘以公比后会得到 , 两个等式相减后,哪些项被消去,还剩下哪些项,剩下项的符号有没有改变?这些都是用错位相减法求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关键所在,让学生先思考,再讨论. ③两等式作差得到时,会有学生直接得到, (等一会用练习反馈这个易错知识点,从而掌握公式的本质!) (四)课堂练习 1. 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 注:此组练习目的:熟悉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直接应用。 问题8: 从而得到: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应为:. 2.求和: 1) 注:①练习1)中数列的项数的确定是很容易失误的地方,学生误解为是19项。从而强调求和公式中的“”指的是项数.另外,还要指出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中的公比的指数是“”,而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公比的指数是“”. ②练习2)的目的在于引出等比数列求和的第二个公式形式:,根据所给条件选择哪个求和公式进行求解

文档评论(0)

ipad0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